青海西部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分析Analysis on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land use pattern in West Qinghai Province
张红月,梁勇,王亮,赵荣
摘要(Abstract):
本文以西部测图成果数据为基础,经拓扑检查与纠正、合并、裁剪、拼接、相交及化简等空间数据处理后得到青海省西部两县对比数据,将所得矢量数据转入ArcInfo中,对两期数据进行空间叠置分析,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构建分形指数模型、地类图斑格局指数模型,计算各地类的分形维值、稳定性指数及景观格局指数,根据复杂程度和稳定性指数对两县的地类进行排序,并根据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8年间两县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生态学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杂多县;治多县;分形模型;稳定性;景观格局指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7771025);; 基于OGC WPS标准的人口空间聚类规则挖掘PSE构建关键技术研究(7771024);; “国家西部1∶50 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单项工程“西部综合数据库建设”(B2595)
作者(Author): 张红月,梁勇,王亮,赵荣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3.01.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2]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95-100.
- [3]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3,58(3):323-332.
- [4]曾毅,刘冬荣,胡卫星,等,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6):54-58.
- [5]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等.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力机制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2).
- [6]刘梦云,李宝宏.基于RS和GIS的小型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分析: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1):34-38.
- [7]马克明,祖元刚,植被格局的分形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1):111-117
- [8]刘灿然,陈灵芝.北京地区植被景观斑块形状的分形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2):129-134.
- [9]蒙吉军,吴秀芹,李正国.河西走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以肃州绿洲为例[J].生态学报,2004,24(11).
- [10]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2):151-160.
- [11]常学礼,邬建国.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1998,18(3):225-232.
- [12]唐礼俊.佘山风景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及其规划初探[J].地理学报,1998,53(5):429-437.
- [13]宋豫秦,曹淑艳,张力小.试探景观格局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2000,20(增刊):73-76.
- [14]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等.海南岛景观空间结构分析[J].生态学报,2001,21(1):20-27.
- [15]曹燕丽,崔海亭,刘鸿雁,等.五台山高山带景观的遥感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3):295-306.
- [16]张镱锂,阎建忠,刘林山,等.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J].地理学报,2002,57(3).5
- [17]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200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18]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