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潜能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Optimiz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based on spatial potential model
周磊,李满春,张卢奔,徐双,黄秋昊
摘要(Abstract):
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未考虑规划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集成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规划影响的方法。首先参照城镇发展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类型进行划分,然后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潜能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将孟河镇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中心村、基层村、拆并村4种类型。在对农村居民点类型微调后,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方案,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潜能模型;常州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BAH28B04)
作者(Author): 周磊,李满春,张卢奔,徐双,黄秋昊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5.06.0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姜广辉,张凤荣,颜国强,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与整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4):60-65.
- [2]杨立,郝晋珉,王绍磊,等.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308-315.
- [3]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180-184.
- [4]姜广辉,张凤荣,周丁扬,等.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2):110-116.
- [5]刘平,刘纪平,赵荣,等.近邻点指数法测度澜沧江流域居民地空间分布类型[J].测绘通报,2007(10):32-34.
- [6]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 [7]邹利林,王占岐,王建英.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9):71-77.
- [8]王焕,徐逸伦,魏宗财.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热带地理,2008,28(1):68-73.
- [9]牟昆仑,王秀珍,郑长春,等.县域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实力评价与优化布局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9(1):72-75.
- [10]谢炳庚,曾晓妹,李晓青,等.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衡南县廖田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0(10):1700-1705.
- [11]李让恩,杨朝现,蒋霞,等.村级尺度下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6):93-98.
- [12]宋正娜,陈雯.基于潜能模型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9(6):848-854.
- [13]Manski C F.Economic Analysis of Social Interac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3):115-136.
- [14]程启月.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7):1225-1228.
- [15]毛鹍.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