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网地图的新一代
陈述彭,周成虎,陈秋晓
摘要(Abstract):
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健康的发展,区域统筹规划与信息共享,都需要一种宽容、简便和明晰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格网地图仍然是其中一种最佳的选择。格网地图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信息网络社会中,它的优势尤其明显。在新一代互联网和格网计算新技术的支持下,作为数据挖掘、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软件概念设计的一种新工具,将大有可为。"中国国家网格"系统的建立及其高性能节点的研制成功,将为格网地图的应用开拓更加宽阔的前景。
关键词(KeyWords): 格网地图;格网计算;全球资源信息数据(GRID);空间统计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述彭,周成虎,陈秋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保婷婷.CNNIC发布第1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N].科技日报,2004 01 15(第2版).
- [2] 人民日报.中国互联网在复苏[N].人民日报,2004 01 22(第7版).
- [3] 全球消费者顾问委员会.构成及跨越数字鸿沟[N].经济日报,2003 11 12(第8版).
- [4] 龚强,龚天卓.Internet的第三次浪潮———网格[N].中国测绘报,2004 02 03(第3版).
- [5] 蔡如鹏.我国自主研制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N].科学时报,2003 11 24(第1版).
- [6] 王学健,白士.IPV6重塑中国信息产业[N].科学时报,2003 12 08(第1版).
- [7] 陶如军.中国IPV6部署正在提速[N].科学时报,2003 11 07(B1版).
- [8] 马霞,李丽.网格计算研究推进信息资源全面共享[N].科技日报,2003 12 12(第1版).
- [9] 陈超.超级计算机模拟大地震获得成功[N].科技日报,2003 12 10(第2版).
- [10] 胡永生.IPV6实用化的坚实一步[N].科技日报,2003 12 11(第3版).
- [11] 科技时报.平台应用是中国信息化的趋势[N].科技日报,2003 11 26(第11版).
- [12] 陈述彭.网格地图与网格计算[A].见:地学的探索(第六卷)[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3 267.
- [13] 李德仁,朱欣火舀,龚健雅.GIS应对新挑战———空间信息网络技术探寻[N].中国测绘报,2004 0203(第3版).
- [14] 赵淑梅.北京西郊环境污染地图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9.
- [15] 曹桂发,傅肃性.京津地区环境质量地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9.
- [16] 陈述彭.天津环境质量地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 [17] 陈述彭.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过程[A].见:地学的探索(第二卷)[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 37.
- [18] CHENZi tan.Aquandtreeforglobalinformationstorage,awaytoGIS[M].SciencePress,2001:46 60.
- [19] 于雷易.GIS网格体系结构探讨[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2):153 156.
- [20] 骆剑承,周成虎.基于中间技术的网格GIS体系结构[J].地球信息科学,2002,5(3):17 25.
- [21] 夏曙东,李琦,承继成.空间信息格网框架体系和关键技术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2,5(4):30 35.
- [22] 徐志伟,李晓林,游赣梅.织女星网格的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39(8):948951.
- [23] 王意洁,肖依.数据网格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发展与进展,2002,39(8):943 947.
- [24] YANGGG,SHISM,WANGDX,etal.Distributedserviceintegratedforservicegrid[J].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DSI),2003,18(4):474 483.
- [25] 龚强.网格的关键技术[N].中国测绘报,200403 02(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