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后回弹对全球及中国参考框架的影响分析Analysis on influence to the world's and China's Framework caused by postglacial rebound
于男,程鹏飞,成英燕,李兵
摘要(Abstract):
文章利用ICE-5G模型发布的最新预报值,计算分析了冰后回弹对全球和中国区域的影响,发现冰后回弹不仅会引起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而且还会引起水平方向的地壳运动,但是水平方向的量级要明显小于垂直方向。全球范围内最大回弹区域位于加拿大,大约为16mm/a,而由冰后回弹所引起的地壳水平方向运动达3mm/a。这个回弹量级对于维持毫米级ITRF的稳定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国范围内回弹值大概在0~0.7mm/a,这个量级对于参考框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关键词(KeyWords): 冰后回弹;地壳运动;ICE-5G;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863计划项目(2013AA122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4014)
作者(Author): 于男,程鹏飞,成英燕,李兵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4.12.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达源.晚更新世冰期最盛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环境[J].地理学报,1986,41(4):302-310.
- [2]孙付平,宁津生,晁定波,赵铭,钱志瀚.冰期后地壳回弹运动的空间大地测量检测[J].测绘学报,1997,26(4):283-288.
- [3]程鹏飞,杨元喜,李建成,孙汉荣,秘金钟.我国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通报,2007(2):1-4.
- [4]陈俊勇.中国现代大地基准-中国大地坐标系统2000(CGCS2000)及其框架[J].测绘学报,2008,37(3):269-271.
- [5]程鹏飞,文汉江,成英燕,王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与GRS 80和WGS 84的比较[J].测绘学报,2009,38(3):188-194.
- [6]党亚民,成英燕,薛树强.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
- [7]邹蓉,刘经南,施闯,Nico Sneeuw.地球参考框架建立和维持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 [8]党亚民,陈俊勇.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J].测绘科学,2008,33(1).
- [9]蒋志浩,白征东,张鹏.我国现今地壳运动特征与地心坐标参考框架质量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 [10]陈刚,孙付平.地球质心运动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郑州:信息工程大学,2005.
- [11]W R Peltier.Ice Age Paleotopography[J].Science,1994,265:195-201.
- [12]W R Peltier.Global Glacial Isostasy and the Surface of the Ice-Age Earth:The ICE-5G(VM2)Model and GRACE[J].Annu.Rev.Earth Planet Sci.,2004,32:111-149.
- [13]李广云,朱新慧.北斗系统应用、机遇与挑战学术年会综述[J].导航地位学报,2013,1(3):22.
- [14]高乐,成英燕,郑作亚.CGCS2000板块运动模型的建立[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