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0000比例尺DEM提取地形起伏度——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Research on the relief based on 1:10000 DEMs--A case stud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 Shaanxi province
朱红春,陈楠,刘海英,汤国安
摘要(Abstract):
地形的起伏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是比较适合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在区域性研究中,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地形的起伏特征。1∶10000比例尺DEM具有越来越广泛、重要的应用,系统探讨基于其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的DEM数据为实验数据,依据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划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区的地形起伏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通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KeyWords): 地形起伏度;DEM;黄土高原;提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89)
作者(Author): 朱红春,陈楠,刘海英,汤国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齐矗华,甘枝茂,惠振德,等.黄土高原侵蚀地貌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 [2]李志林,朱庆.数字高程模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 [3]汤国安,赵牡丹.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 [4]朱红春,汤国安,张友顺,等.DEM提取黄土丘陵区沟沿线[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5):4345.
- [5]何隆华.从数字高程模型中自动提取地表沟谷、水系信息的改进方法[J].测绘通报,1993(1).
- [6]涂汉明,刘振东.中国地势起伏度研究[J].测绘科学,1999,(3).
- [7]MeyerLD.Evolutionoftheuniversalsoil’sequation[J].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84:34,99104.
- [8]ShreveRL.InfiniteTopologicallyRandomChannel Networks[J].JournalofGeology,1967(75):17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