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系列专题制图方法探讨Discussion on series thematic mapping method of intangible culture
安兰兰,刘长虹,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
摘要(Abstract):
针对传统制图方法在动态制图、数据更新和地图服务等方面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专题制图设计模式:引入建库与制图一体化思想,通过建立完整的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入库、存储与管理的一体化控制;建库数据动态派生制图数据,不仅避免了数据冗余,而且达到了一库两用的目的;基于数据库设计,运用GIS地图表达功能,实现了非物质文化专题信息可视化,并总结了可视化过程中空间尺度变换时各类地图要素的选择或约束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KeyWords): 非物质文化;数据库;专题制图;一体化;要素选择;尺度约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安兰兰,刘长虹,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6.05.02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黄永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宜昌民间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刘德培和刘德方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95-102.
- [2]蔡群,任荣喜,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4):43-46.
- [3]孙克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62-67.
- [4]艾琳,卢欣石.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89-194.
- [5]赵谦,代合治,闫姗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3):107-109.
- [6]王殿坤,王峰.GIS建库与地图制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1):100-103.
- [7]丁俊杰,薄伟伟,张戈兰.GIS数据建库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方案研究与实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34(6):69-72.
- [8]龙毅,沈婕,周卫.GIS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制图一体化策略[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23(4):299-303.
- [9]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0):1166-1172.
- [10]袁少雄,陈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J].热带地理,2012,32(1):94-97.
- [11]邢倩,钟钰,李仁杰,等.基于大事记时空数据库的文化扩散影像强度评估:以永年太极拳文化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3):298-305.
- [12]陈文彦,王欣,傅学庆,等.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传承景观的多维可视化方法:基于蔚县剪纸文化的实证[J].测绘科学,2013,38(1):87-89.
- [13]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载体、空间化与时空尺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3):49-55.
- [14]马帅.燕赵非物质文化信息系统设计及景观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 [15]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非物质文化空间数据库与地图表达方法:基于蔚县剪纸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14,135(1):20-25.
- [16]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 [17]田兵伟,范建容.基于GeoDatabase面向对象的地图注记库设计与研究[J].世界科技与研究与发展,2008,30(3):324-327.
- [18]胡胜华,何宗宜.《深圳市地图集》地理基础底图的设计与编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27(3):9-11.
- [19]李霖.空间尺度基础性问题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3):199-202.
- [20]李志林.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的尺度理论[J].地理信息世界,2005,3(2):1-5.
- [21]刘海燕,庞小平,黄洪纤,等.在线专题地图集内容与符号的尺度变换[J].地理空间信息,2010,8(1):139-141.
- [22]马耀峰,胡文亮,张安定,等.地图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23]毛赞猷,朱良,周占鳌,等.新编地图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