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A case stud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舒成强,蒋良群,陈曦,谌柯,刘辉
摘要(Abstract):
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本文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区段为研究区域,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模糊数学方法相结合,根据ERA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塔河下游植被的生态风险评估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塔河下游植被生态风险的遥感定量评估;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生态风险评估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的情况下,Fuzzy集合论与AH P方法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定性、定量和可视化。
关键词(KeyWords): 生态风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模糊综合评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05B050);;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塔里木河水量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资助;;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7ZC052)
作者(Author): 舒成强,蒋良群,陈曦,谌柯,刘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等.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2001,37(1).
- [2]曹洪法,沈英娃.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概述[J].环境化学,1991,10(3):26-30.
- [3]周秀艳,李宇斌,王恩德.辽东湾湿地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5).
- [4]周伟,钟祥浩,曾云英.西藏高原农牧区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以山南地区扎囊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164-193.
- [5]韩丽,戴志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3):7-10.
- [6]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3):22-24.
- [7]郑创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问题讨论[J].广州环境科学,2004,19(3):54-57.
- [8]苏里坦,宋郁东,玛丽娜.地下水位变化对干旱区植被盖度的影响及其空间变异特征[J].Journal of Ge-ography Sc iences(地理学报:英文版),2004,14(3).
- [9]吴爱敏,郭江勇,王劲松.中国西北地区伏期干旱指数及干旱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7,24(2).
- [10]张旭,刘新春,肖继东,等.EOS/MOD IS影像处理在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监测中的应用[J].干旱区研究,2005,22(4);532-536.
- [11]谢韬,等,RS与G IS技术在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7,32(1).
- [12]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19(3):393-400.
- [13]师彦武,康绍忠,简艳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3):24-27.
- [14]胡淑礼.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 [15]丁燕,史培军.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1):34-43.
- [16]周勇,田有国,任意,等.定量化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J].生态环境,2003,12(1):37-41.
- [17]孙霞,尹林克,孟林,等.塔河中下游退耕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等[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2):170-173.
- [18]宋富强,杨改河,冯永忠.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69-173.
- [19]陈洋波,李长兴,冯智瑶,等.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水力发电,20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