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分类植被覆盖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Analysis of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its driving force based on sand classification data
苏日古格,阿拉腾图娅,包刚,伊如汗
摘要(Abstract):
针对鄂尔多斯受荒漠化影响较为严重,结合生态保护工程在本地区实施状况,该文以2001—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中国1∶100 000沙地分布数据集,结合线性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各沙地类型植被恢复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方面初步分析植被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鄂尔多斯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总体呈改善趋势,不同沙地类型植被覆盖也都呈增加趋势,且呈增加趋势的植被覆盖面积远大于呈减少趋势的植被覆盖面积。鄂尔多斯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是人类活动和气候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降水量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日益剧烈的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植被变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KeyWords): 鄂尔多斯地区;不同沙地类型;植被覆盖变化;生态恢复工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99;41301456);;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3ZD08)
作者(Author): 苏日古格,阿拉腾图娅,包刚,伊如汗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6.09.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涛,赵哈林,肖洪浪.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J].中国沙漠,1999(4):3-15.
- [2]王涛,朱震达.中国北方沙漠化的若干问题[J].第四纪研究,2001(1):56-65.
- [3]王涛.沙漠化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290-296.
- [4]王存忠,牛生杰,王兰宁.中国50a来沙尘暴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0(4):933-939.
- [5]王涛,宋翔,颜长珍,等.近35a来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趋势的遥感分析[J].中国沙漠,2011(6):1351-1356.
- [6]王澄海,惠小英.以植被指数0.12为指标看我国的荒漠化与草原界限的变化[J].中国沙漠,2005(1):90-94.
- [7]朱震达.中国的脆弱生态带与土地荒漠化[J].中国沙漠,1991(4):15-26.
- [8]袁丽华,蒋卫国,申文明,等.2000—201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3(24):7798-7806.
- [9]朱震达.土地荒漠化:21世纪全球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1):23-31.
- [10]ZHANG Geli,DONG Jinwei,XIAO Xiangming,et al.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Horqin sandy land,China based on SPOT-VGT NDVI data[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2,38:20-29.
- [11]YANG Hongfei,MU Shaojie,LI Jianlong.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nd its influences on territorial NPP in Xinjiang,China[J].Catena,2014,115:85-95.
- [12]闫峰,吴波.近40a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6):987-996.
- [13]李晓光,刘华民,王立新,等.鄂尔多斯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14(4):470-476.
- [14]郝成元,吴绍洪,杨勤业.毛乌素地区沙漠化与土地利用研究[J].中国沙漠,2005(1):35-41.
- [15]贾宝全,慈龙骏,高志刚,等.鄂尔多斯高原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J].林业科学,2003(6):15-20.
- [16]罗君,许端阳,任红艳.2000—2010年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动态及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影响的辨识[J].冰川冻土,2013(1):48-56.
- [17]梅青,于荣刚.中国生态新城鄂尔多斯[J].决策与信息,2013(10):36-42.
- [18]吕荣,刘朝霞,张俊义.鄂尔多斯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2002(5):106-108.
- [19]王占军,邱新华,唐志海,等.宁夏1999—2009年土地荒漠化演变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沙漠,2013(2):325-333.
- [20]王涛,宋翔,颜长珍,等.近35a来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趋势的遥感分析[J].中国沙漠,2011(6):1351-1356.
- [21]韩玉清.大力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努力推动鄂尔多斯荒漠化治理进程[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5(2):50-52.
- [22]白淑英,王莉,史建桥.长江流域NDVI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滞效应[J].中国农业气象,2012(4):579-586.
- [23]信忠保,许炯心,郑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11):1504-1514.
- [24]刘栎杉,延军平,李双双.2000-2009年青海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4(1):263-267.
- [25]韩贵锋.中国东部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 [26]赵汉青.基于SPOT-4/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164-166.
- [27]包刚,覃志豪,包玉海,等.1982—2006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沙漠,2013(3):918-927.
- [28]马阔东.库布齐沙地东缘不同沙地类型植被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
- [29]李健英.科尔沁典型地区流动沙地斑块动态与沙漠化过程[D].烟台:鲁东大学,2008.
- [30]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0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 [31]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