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信产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A cultivation mode of excellent engine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孟小亮,边馥苓,崔晓晖
摘要(Abstract):
针对目前地理信息学科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工程实践,人才可获得程度低,与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不适应的现状,该文探索并提出高等院校应根据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体系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色,适当调整学科布局和培养方案计划,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并提出培养模式可与地理信息企业人才的再教育与培训计划衔接,充分利用国内外企业、机构与其他高校的优势资源与成功经验,实现产学研用融合。以武汉大学为例,阐述面向地理信息产业的复合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方案及实施。
关键词(KeyWords): 地理信息产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高等院校;专业学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1023,2014022);; 武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454)
作者(Author): 孟小亮,边馥苓,崔晓晖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5.08.03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EB/OL].www.sbsm.gov.cn/article/tzgg/201106/20110600084547.shtml.
- [2]焦明连.“卓越计划”视域下校企联合培养测绘人才的探讨[J].测绘科学,2013,38(6):198-199.
- [3]王文福.基于工程哲学视角的测绘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的培养[J].测绘科学,2013,38(1):180-182.
- [4]汤国安,董有福,唐婉容,等.我国GIS专业高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6-31.
-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 [7]边馥苓.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
- [8]程效军.“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卓越课程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9):125-127.
- [9]董春来,焦明连,周立.基于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3(11):117-120.
- [10]梅晓丹,王延亮,马俊海.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测绘工程,2013,22(5):93-96.
- [11]蔡昌盛,匡翠林,戴吾蛟,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测量实践教学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7(5):10-12.
- [12]朱庆伟,孟鲁闽,刘蓉洁.地矿类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步实践[J].测绘科学,2012,37(5):229-231.
- [13]杨国林,姚德新,杨学超,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视野下的测绘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12):44-46.
- [14]冯晓刚,刘明星,撒利伟,等.基于导师轮换制度的测绘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14,16(3):9-12.
- [15]戴晓爱,杨武年,邵怀勇,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索[J].测绘科学,2014,39(8):176-180.
- [16]吴浩,孙久运,花向红,等.面向矿产行业的GIS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13,38(5):185-187.
- [17]刘冰,郭加书,卢秀山.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造就GIS卓越工程师[J].测绘科学,2014,39(3):153-156.
- [18]于胜文,刘智敏,韩晓冬.从注册测绘师制度和专业认证谈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J].测绘科学,2014,39(4):169-172.
- [19]汪志明,许才军,张朝龙.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1):172-174.
- [20]马俊海,曲建光,李秀海,等.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8):38-40.
- [21]林健.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