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西域最早的汉语地名考释Study on the KunLun culture as the sour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牛汝辰
摘要(Abstract):
该文试就最早一批远古地名"昆仑"的渊源进行探讨,以阐述汉民族的历史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影响西域,进而提出地名是一定时空下民族历史和文化化石的论断,认为《山海经》所述昆仑的位置,后世聚讼纷争,是由于后人并未明了《山海经》"昆仑"一名的原型原意所造成的:昆仑不仅有广狭之分,还有虚实之别;汉代之后,昆仑一般指今昆仑;昆仑是一座人工建筑物,即观象授时布令行政的明堂;"昆仑"之称是表示神化的山丘通名;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昆仑文化作为黄河文明,始终为中华早期文化的扩散提供着动力;昆仑文化可以说是根部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精神之源。
关键词(KeyWords): 昆仑;西域;新疆;地名;神话;明堂;中国文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7771510)
作者(Author): 牛汝辰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6.01.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苏雪林.屈赋论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2]汤洪,吴玥.屈辞“昆仑”再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3(5):38-48.
- [3]丁笃本.丝绸之路古道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69-70.
- [4]汤洪,吴玥.屈辞“昆仑”再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3(5):38-48.
- [5]姚宇亮.《离骚》之“昆仑”新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8-81.
- [6]姚景强.王屋山即古昆仑考辨[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9-41.
- [7]谭其骧.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第一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560-561.
- [8]顾颉刚.《山海经》中的昆仑区[J].中国社会科学,1982(1):3-30.
- [9]冯广宏.《山海经》昆仑丘解读[J].文史杂志,2003(1):21-27.
- [10]黄文弼.西北史地论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99.
- [11]林梅村.吐火罗人与龙部落[J].西域研究,1997(1):11-20.
- [12]余太山.吐火罗问题[M]//古族新考.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1-22.
- [1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读山海经札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295.
- [14]王红旗,孙晓琴.经典图读山海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6.
- [15]扶永发.神州的发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11.
- [16]宫玉海.谈谈如何解开《山海经》奥秘[J].长白论坛,1994(3).
- [17]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 [18]黄崇浩.昆仑即秦岭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7(3):105-119.
- [19]金宇飞.《山海经》中“昆仑”地理位置新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85-92.
- [20]贾雯鹤.昆仑原型为岷山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10.
- [21]王天峰.古昆仑即五台山考[J].五台山研究,2011(4):44.
- [22]黄刚.论《山海经》中昆仑的实义所指——兼议与其相关的物类事象[J].青海社会科学,2014(6):172-177.
- [23]顾颉刚.《山海经》中的昆仑区[J].中国社会科学,1982(1):3-30.
- [24]谭其骧.论《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C]//长水集(谭其骧先生论文集)续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25]王守春.《山海经》与古代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的研究[J].西域研究,1997,(3):55-65.
- [26]凌纯声.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 [27]凌纯声.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 [28]凌纯声.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 [29]刘宗迪.昆仑原型考——《山海经》研究之五[J].民族艺术,2003(3):28-39.
- [30]苏雪林.昆仑之谜[M]//屈赋论丛.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31]郑德坤.山海经及其神话[J].史学年报,1932(5):135.
- [32]茅盾.神话研究[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167.
- [33]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709.
- [34]苏雪林.昆仑之谜[M]//屈赋论丛.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35]萧兵.蜂蚁·帝台·中央之神——<楚辞·天河>新解[M]//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 [36]齐昀.黄帝与昆仑同源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6-47.
- [37]何星亮.自然神与自然崇拜[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64-65.
- [38]刘宗迪.昆仑原型考——《山海经》研究之五[J].民族艺术,2003(3):28-39.
- [39]牛汝辰.中国地名由来词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41.
- [40]林梅村.祁连与昆仑[J].敦煌研究,1994(4):114-116.
- [41]MAIRVH.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standard mandarin place-name‘Dunhuang’[C]//李铮,等.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文集(第二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 [42]林梅村.祁连与昆仑[J].敦煌研究,1994(4):114-116.
- [43]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 [44]刘宗迪.昆仑原型考——《山海经》研究之五[J].民族艺术,2003(3):28-39.
- [45]何新.诸神的起源[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6:86-88.
- [46]王孝廉.绝天地通一以苏雪林教授对昆仑神话主题解说为起点一些相关考察[C]//海峡两岸苏雪林教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下册).2000:1024.
- [47]刘宗迪.昆仑原型考——《山海经》研究之五[J].民族艺术,2003(03):28-39.
- [48]任乃强.试论《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与其资料来源[C]//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编辑.山海经新探.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327.
- [49]杨伯峻.列子集释[M].中华书局,1979.
- [50]吴泽顺.“混沌”转语记——民俗训诂学举例之一[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68-71.
- [51]吴泽顺.黄帝轩辕氏系混沌之神考[J].东岳论丛,1991(6):63-65.
- [52]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892-895.
- [53]王雪樵.古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本出汉语考[J].晋阳学刊,1994(4):107-108.
- [54]高本汉.汉语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 [55]蒲立本.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M].北京:中华书局,1999:166.
- [56]程憬.古神话中的天、地及昆仑[J].说文月刊,1944,4:958.
- [57]萧兵,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道的原型意象[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358.
- [58]庞朴.黄帝考原[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2).
- [59]吴泽顺.黄帝轩辕氏系混沌之神考[J].东岳论丛,1981(6):63.
- [60]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89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