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哲学视角的测绘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的培养Overall quality training of mapping excellent engineers based on engineering philosophy perspective
王文福
摘要(Abstract):
工程哲学是对工程的反思和工程造物的思辨,从而对工程造物的主体——工程师的素质提出了反身诉求。基于工程哲学的视角审视工程师的培养,反思工程教育则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我国测绘工程师培养现状,以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节点,从工程哲学的层面厘清了测绘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为工程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展现了新思路。
关键词(KeyWords): 工程哲学;卓越工程师;综合素质;测绘工程文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1年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HGJXH B1110926)
作者(Author): 王文福
DOI: 10.16251/j.cnki.1009-2307.2013.01.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吴辰.从《洛桑年鉴》看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4(4):10-14.
- [2]查建中,冯磊,Lambda Verdonck,等.中国工科生源的需求分析(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9-45.
- [3]王文福.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的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面向CDIO理念的地图学教改构想[J].测绘科学,2010,36(3):247-249.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
- [7]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9.
- [8]阎国华.现代工程范式下高等工程教育目标调适[J].现代教育管理,2011(3):68-70.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 [10]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 [11]王章豹,石芳娟.从工程哲学视角看未来工程师的素质——兼谈工科大学生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7):63-67.
- [12]王文福,周秋生,曲建光.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测绘工程文化育人策略[J].测绘工程.2012,20(2):77-80.
- [13]段世霞.哲学视角的现代工程及未来工程师培养.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2,438:36-37.
-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