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爱功;袁帅;徐宗秋;祝会忠;
针对新一代海洋测高卫星Sentinel-6A的轨道精化问题,该文利用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研发的开源数据处理软件GROOPS处理了Sentinel-6A的2023整年在轨数据,详细对比了不同来源的先验太阳光压模型,有DLR模型、Conrad模型、CNES推荐模型以及厂商提供的MAN模型,并分析了模糊度固定策略对低轨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常用的经验力参数可以吸收大部分未模型化的摄动力,但是更适宜的先验太阳光压模型仍然可以提高轨道精度。在当前4个先验Box-Wing模型中,DLR模型表现最好,其GPS解相较于MAN模型精度提升了1.6 mm。在使用DLR模型的基础上,模糊度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轨道精度,其中单GPS解和单Galileo解在切向、法向、径向分别提升了8%、5%、5%和27%、21%、15%。
2025年06期 v.50;No.32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柯宝贵;张丽萍;徐凡凡;李泰航;胡瑾鑫;赵翠;
针对近海水位观测资料空白的区域,依据经验潮汐模型采用某种假设选用数学模型导致水位预报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水下验潮仪及浅水动力学方程精化区域水位的方案,实现稀少水位控制站点情况下的区域水位精细建模。首先基于浅水动力学方程组模拟得到区域水位,模拟过程中选用FES2014潮汐模型的水位作为开边界条件。其次,以水下验潮仪的观测数据为约束,对模拟水位进行系统偏差补偿,纠正模拟水位的系统偏差,得到目标海域的水位模型。最后,与同海域的船载GNSS海面高测量系统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基于水下验潮仪及浅水动力学方程精化近岸区域水位的建模效果。在文昌约40 km~2的近岸海域,近岸区域水位模型精度约为6.5 cm,可服务于区域高精度海洋潮汐建模。与同海域的船载GNSS海面高测量系统数据整体趋势一致性符合得较好,验证了在小时的时间尺度上所构建的近岸水位模型的可靠性。使用单个验潮站约束浅水动力学方程的区域水位建模方案既保证了区域水位模型精度的一致性和均匀性,又可节省水位观测成本,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2025年06期 v.50;No.324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闫俊涛;秘金钟;张胜柱;汪伟;闫伟;陈冲;李得海;
针对扫描上下文回环检测方法创建空间描述子耗时高、运算效率低、易受噪声影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曲率特征改进扫描上下文空间描述子的激光SLAM回环检测新方法,首先,利用地面分割算法将三维点云划分为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并剔除含有噪声的地面点,减少了待处理点云总数和对应后处理计算量;其次,发挥曲率特征变化显著、相对稳定等优势,在每个激光雷达扫描线上按照曲率变化提取特征点,生成了质量较高的三维点云空间描述子。高质量的描述子有助于提升定位精度,规模紧凑的特征点有助于提高运行效率。为了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新方法与扫描上下文方法的对比试验,统计了多种数据集的处理结果。结果显示,新方法在定位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都优于扫描上下文方法:(1)统计不同方法生成描述子的计算耗时,新方法生成描述子的效率提升约59.74%。(2)对比多个数据集的定位精度,新方法定位精度提升约5%~22%。
2025年06期 v.50;No.324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帅辰;武建锋;
针对室内定位环境复杂时超宽带(UWB)信号容易受到遮挡,易产生非视距(NLOS)误差,严重影响UWB定位精度的问题,该文结合随机森林(RF)和多层感知机(MLP)的优点,提出了贝叶斯优化的L1-MLP-RF算法,测试了该算法在单一场景和复杂混合场景下NLOS的识别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单一场景和复杂的混合场景下,该文提出算法的准确率和特异率分别最高可达88.88%和87.98%,相较于其他常见算法提升约3.1%~8.6%。实验结果说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NLOS信号的精度,且具备可用性强、鲁棒性好等优点,为降低定位误差提供了基础。
2025年06期 v.50;No.324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庚辰;徐彦田;罗力;韩忠倫;于亚杰;曲麒霖;王春杨;
针对如何提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实时差分增强定位的安全可信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多基准站参考一致性监测算法,将4个基准站伪距改正量均值和某一基准站未参与计算的伪距改正量均值间做差求取伪距B值,并对该值进行检验。同时对接收机钟差进行3倍中误差离散度进行校验以消除卫星引起的相同误差项,按照一定逻辑判断基准站网伪距改正量故障事件。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监测北斗地球静止轨道(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中地球轨道(MEO)卫星或基准站伪距异常大于1 m的故障事件,为低空飞行等提供定位保障。
2025年06期 v.50;No.324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时文斌;蒋涛;罗力;章传银;王伟;
针对基于物理参数的GNSS时间序列预测需要输入预测时刻的物理特征,这些未来时刻的特征取值通常很难获取的问题,该文引入深度学习模型TimesNet,以消除对未来时刻的物理特征输入的依赖,并选取10个连续运行基准站(CORS)站点的周解大地高时序开展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TimesNet在不同站点的均方根误差(RMSE)保持在2~9 mm,在同一站点3—12个月内预测精度波动幅度小于3 mm,说明该模型在长时序预测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此外,数据的离散特性会对预测精度和模型参数的敏感性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TimesNet模型在周解大地高时序数据的预测中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效果。
2025年06期 v.50;No.324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杜莹;程振豪;孙丹丹;
针对在利用深度学习网络进行位置指纹定位时,模型参数值大多根据经验给出的问题,该文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对地磁数据分解和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优定位模型。首先对5G信道状态信息(CSI)幅值和地磁数据进行降噪处理以提升指纹库质量,然后采用PSO算法对模型参数自动寻优,构建离线训练的多输入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利用实时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定位。实验表明,在会议室、教学楼大厅及IPIN2023_T7数据集3种场景下的平均绝对定位误差分别为1.1、2.13和1.65 m,较未进行参数优化的多输入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分别提升了8.3%、9%和10.3%,具有更佳的定位性能和更好的泛化能力。
2025年06期 v.50;No.324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亦鹏;贾东振;何秀凤;
针对大坝变形监测GNSS时间序列数据中常见的噪声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完备继承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和色散熵的去噪方法。首先利用ICEEMDAN方法将形变数据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通过计算各个IMF的色散熵值,识别并筛选出包含噪声的高频模态分量,最后应用小波变换对其中的噪声进行去除,并对经过去噪处理的模态与剩余的低频模态分量进行重构,生成去噪后的形变序列。采用模拟分析方法和实际GNSS大坝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信噪比、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评估该方法与传统的小波变换及EMD去噪方法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在去噪效果上明显优于现有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噪声干扰,提升去噪效果。
2025年06期 v.50;No.324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魏书恩;邓健;王华银;任春华;
针对GNSS伪距相对定位中多路径效应和非视距NLOS误差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粗差探测与抗差估计联合处理多路径/NLOS误差的方法。该方法以“由粗到细、逐步精化”的基本原则,首先,构建伪距相对定位双差方程,基于最小二乘获取各观测值改正数及对应权阵;在此基础上,建立检验方差因子统计量,并结合检验限值迭代进行多粗差探测,初步剔除大部分含多路径/NLOS粗差的观测值;最后,引入抗差估计理论,根据剩余观测量的标准化残差重新评估各观测值权重,通过选权迭代实现对包含多路径/NLOS误差观测量的剔除与降权,提升整体定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应用多粗差探测法或抗差估计法在处理多路径和NLOS误差时,其适用性存在限制。本文提出的联合处理方法有效整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显著提升了误差检测的灵敏度和算法的稳健性,在不同测试环境中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2025年06期 v.50;No.324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武文静;余学祥;韩雨辰;朱平;龙文江;
为解决地磁定位精度低和PDR存在累计误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分层优化的多源融合定位方法。首先,构建双层CNN-GRU-Attention模型,利用第一层模型提取地磁特征并进行指纹匹配,随后,构建基于模糊控制的阈值确定模型,以获得精确步数估计结果;最后,利用第二层模型做决策层融合回归预测以获地磁/PDR融合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阈值确定模型可使峰值检测法准确度达97%以上;所构建地磁定位模型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模型,地磁/PDR融合定位方法平均定位误差为0.662 m,较之单一地磁与PDR定位结果精度分别提升51.04%和74.78%,定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定位方式,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定位轨迹。
2025年06期 v.50;No.324 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姜楠;史长斌;蔡文婧;曲英杰;刘海兵;邓非;
针对多时相卫星影像因光照和季节变化呈现动态特征,而传统立体匹配方法基于场景静态假设,导致匹配精度和完整性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视差估计网络的卫星立体匹配方法(DLSSM)。首先采用HMSM-NET网络,替代传统的匹配算法,通过构建多尺度金字塔特征和学习多尺度对应关系,增强网络在视差不连续和遮挡区域的处理能力,提升视差估计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有理多项式系数(RPC)三角化获取三维点云。另外,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点云聚类的DSM生成方法(ADG),融合多组立体匹配的点云并栅格化,对DSM栅格中的三维点进行滤波和聚类分析,并自适应地选择网格最优的高程值,从而提高DSM在边缘处的精度。在US3D和MVS3DM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DLSSM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与传统的DSM融合方法相比,ADG方法生成的DSM边界更清晰和准确,与商业软件相比,该文方法的DSM细节更多且精度更高。
2025年06期 v.50;No.324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廖敏东;王世杰;张琪曼;
针对现有黄河源区湖泊动态监测研究未能全面反应湖泊动态变化的问题,该文利用ICEsat-2卫星数据,分析扎陵湖、鄂陵湖2019—2023年的水位变化特征,验证水位提取精度,并拟合水位-面积函数以估算湖泊水量变化,探讨湖泊水位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ICEsat-2卫星的水位提取精度满足湖泊动态变化监测需求;(2)两湖水位以每年5月至次年4月为一个周期,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为0.64 m/a、0.54 m/a;(3)三次多项式对水位-面积拟合良好,湖泊水量均呈上升趋势;(4)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依次为:径流量>降雨量>气温>蒸发量。
2025年06期 v.50;No.324 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潘亚龙;余海坤;卢小平;肖丹;周俊利;
针对大蒜分布信息和种植面积提取准确度低等问题。该文以Sentinel-1微波和Sentinel-2多光谱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大蒜返青期至鳞茎肥大期等关键物候期的极化、纹理、植被指数、红边指数、水体指数及地形等多特征进行大蒜遥感提取研究。该方法通过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利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特征优选,并设计4种不同特征组合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逐一删除评分最低特征,总体精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特征数量为52时精度达到最高,总体精度是97.09%,Kappa系数是0.958 8,比特征优选前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8.37%和0.124 9,研究结果可为大区域机器学习算法提取小宗作物提供参考,对我国农业部门及时掌控大蒜种植面积提供依据。
2025年06期 v.50;No.324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涛;李佳田;阿晓荟;李思旭;
针对无人机多视角三维立体建模过程中,无序影像集(或其子集)具有随机性,进而影响建模稳健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交叉验证的影像选择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和方差分析选择影像。首先,为确保最大程度地利用影像集中的信息,同时避免过度依赖特定的影像,对原始影像集进行随机采样分组。其次,利用影像几何特征,并联合影像特征匹配数量及特征分布情况来选择每组内最佳候选初始影像对。然后,再根据初始影像对选择场景重建所需后续影像。最后,对所有分组进行模型评定以及模型选择后利用全局优化方法对重建结果优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3组小规模数据集上重投影误差分别为0.436、0.849、0.483像素,较Colmap方法分别降低45.6%、33.5%和26.2%。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重投影误差为0.338像素,精度优于对比方法,且本文方法对于实验场景具有更好的稳健性。
2025年06期 v.50;No.324 12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叶子君;余美;韩新星;刘波;刘华;屈子平;李程鹏;
针对城区倾斜影像存在几何变形及纹理重复导致的匹配正确率低、匹配效果差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局部仿射畸变修正与特征点分类的城区倾斜影像匹配方法。首先通过SIFT算法提取影像中的尺度不变特征点,为避免仿射畸变影响,利用仿射形状及主方向估计网络对特征点邻域影像块进行仿射畸变修正,并在修正后的影像块上计算特征描述符;其次,引入影像色彩信息计算植被指数对特征点分类,判断非植被区域特征点的描述符相似性以获得匹配点,并利用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最后,通过前一阶段匹配点计算影像单应矩阵,利用该矩阵为植被区域特征点匹配提供几何约束,并将两阶段匹配点合并。实验采用10组城区倾斜影像,将SIFT、MSER、SuperPoint、LoFTR,Efficient LoFTR、WSSF算法与本文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比对比算法的平均匹配正确率约提高36.6%~84.1%、匹配点在影像上平均分布质量提升约0.345~0.695、匹配正确点数也具有相对优势。
2025年06期 v.50;No.324 13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仕泽;王正涛;许婷;
针对磁法勘探建立高精度磁异常模型的研究多基于矢量数据而非标量数据,并且未与延拓数据进行检验的问题,该文基于标量数据结合延拓方法对旋转椭球体、磁偶极子阵列、以及两者混合模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各磁矩结果符合收敛特征,在与正演结果在同一高度进行比较检验一致性时,混合模型内符合精度优于其他两模型,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相对均方根误差小于1%;在外推高度与延拓结果比较检验有效性时,3类方法的平均精度仅相差2.5%,混合模型整体磁异常值峰值小于延拓结果,表明在外推的场景中存在一定的过拟合现象,磁偶极子阵列模型外推时的效果更好、表现更稳定,其相对均方根误差约为6%。研究成果在船舶消磁、水下舰船目标探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5年06期 v.50;No.324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