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前军;姚艳霞;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得到了有效推进,学理的认知和技术的创新在具体实践中得到检验。为继续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亟需厘清自然资源概念并明确其分类,遵循落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统一”原则,整体驱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从而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赋能与升维。该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兼顾技术逻辑引领同时契合行政逻辑,提出自然资源的“六态”和“+”与被“+”的“四XUN(寻/询/巡/循)模式”;提炼一种普适性的思想方法,不但可以指导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参考。
2022年08期 v.47;No.29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 ] - 燕琴;刘纪平;董春;顾海燕;张玉;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针对自然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对其认知的理论、方法等基础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从地理空间视角认知自然资源的理论框架体系还未建立的问题,该文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自然资源的理解、追溯自然资源认知的起源、分析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建立了自然资源认知框架。聚焦地表资源,从地理空间角度,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目标,探讨了自然资源认知内容,论述了自然资源认知理论,提出了自然资源认知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及解决途径。该研究可以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基础理论支撑,也为建立完整系统的中国自然资源认知体系提供参考。
2022年08期 v.47;No.290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谭永杰;郭明强;王鹏;黄颖;李三凤;黄波;
针对现代城市建设监管和地下资源开发中对实现地下空间透明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与地下空间探测和表达问题,该文详细阐述了地下空间探测技术、“透明”地下空间表达技术,以及“透明”地下空间信息平台构建的基本架构和技术路线。以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与管理和矿产资源储量四维动态管理为典型案例,介绍了“透明”地下空间信息平台的应用场景和推广价值。该平台可广泛服务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自然灾害防治、社会治理等领域。
2022年08期 v.47;No.290 18-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 ] - 郝爱兵;赵伟;郑跃军;刘明欢;韩双宝;解伟;刘文波;王新峰;
面对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保护及科学开发利用的需求,得益于水文地质学科理论的发展完善及多门类技术方法的融合应用,水文地质调查已建立起涵盖遥感、物探、钻探、场地试验、同位素分析、数值模拟及信息化集成的综合技术方法体系,成为深化区域水文地质认识、支撑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该文针对目前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应用进行综述,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2022年08期 v.47;No.290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大海;董通;李彦平;孙浩;陈小英;叶属峰;王春娟;
海洋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是海洋强国建设的必要基础。该文在对我国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背景分析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海洋与海岸带综合调查史,系统梳理了我国海洋调查发展历程,依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精神,结合自然资源改革方向和趋势,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制约因素。基于以上研究,该文提出了关于我国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2022年08期 v.47;No.290 36-4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王伟;章传银;史珂;党亚民;张鹏;杨强;
针对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空间分布、联动关系与时间演变态势的监测,该文提出利用地面稳定性变化监测和数值预报方法开展相关研究。以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为控制,融合水文气象等多源数据,反演获得区域几何、物理形变场模型,进一步构建地面稳定性降低的规律准则,实现地面稳定性变化监测和数值预报。通过解译地面稳定性降低现象的出现地点与时间、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揭示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空间分布、联动关系和时间演变规律,并在滇西地区开展了应用试点。研究发现,利用CORS网的地面稳定性变化监测和数值预报方法,能够有效把握危险区分布动态、联动关系与时间演变规律,可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孕灾过程和成灾规律认知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8期 v.47;No.290 45-5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书;李丹;高岩;
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密度增加对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影响尚不清晰的问题,该文采用野外调查为主的方法,研究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探讨灌丛化过程中二者间是否存在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丛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草地生产力显著增加,从8.55 g/m~2增加到21.76 g/m~2;草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物种丰富度从22种/m~2降到12种/m~2;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间存在明显权衡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证明灌丛化对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都是直接影响,不存在通过影响土壤养分而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或草地生产力。本研究结果为灌丛草原利用与管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022年08期 v.47;No.290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丽华;李建松;王熙;刘权毅;吕世充;於新国;卢宾宾;
针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湖北段)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该文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目标,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3个角度甄选了16个指标因子构建“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在格网尺度下定量分析了2015、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和生态修复成效。主要结论如下:(1)水源区生态现状良好,95%以上的区域在中度脆弱以下,脆弱性受人类活动影响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周围城镇逐渐减弱;(2)各县区生态保护策略因地制宜,重脆弱区应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减小生态敏感性,低脆弱区应发挥区位优势以生态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3)5年间,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特别是中度脆弱区占比减少了5.82%,植被长势监测、露天采矿修复、复绿工程的实施等都使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
2022年08期 v.47;No.290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 ] - 邱倩倩;钟丽蓉;宋玉兵;
针对如何利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开展综合分析评价的问题,该文以盱眙县为试验区,提出了一套数据可获取、技术可操作、模式可推广的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技术示范体系。通过对数据基础与应用服务的梳理和衔接,采用迭代优化技术,构建了涵盖数量、分布、变化的自然资源单项评价指标体系和涵盖禀赋、利用、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综述性评价和综合指数法,探索了试验区专题评价方法,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摸底、自然资源综合水平的衡量、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的识别等。基于试验区示范表明:该体系有效衔接了调查监测数据,能够支撑“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一体化数据流转,研究成果可为国家层面或其他地区提供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技术参考,评价成果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多项业务领域。
2022年08期 v.47;No.290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0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刘慧;乔占明;赖锋;
针对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降水、气温对其变化的响应差异问题,该文以2011年为特征年,基于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变异系数,从空间和时间尺度对可可西里盐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植被变化与降水量、温度的时空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近16年可可西里盐湖流域植被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趋势,2011年之后植被覆盖度虽保持相对稳定,但整体变化趋势发生改变;(2)近16年可可西里盐湖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弹性增长趋势,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异程度为相对较低波动变化;(3)近16年可可西里盐湖流域内的年降水量、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植被植被覆盖度显著相关,且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比年降水量高。
2022年08期 v.47;No.29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秦飞;陈品祥;余永欣;郭燕宾;孔俊元;
针对目前研究仅定性或半定量地评价流域内不同用地类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程度,难以定量地分析城市下垫面对降水蓄滞效能高低的问题,该文以2015、2020年北京市城市下垫面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年的降雨量,从地表综合径流系数和蓄滞效能两个方面,评估了城市下垫面的综合蓄滞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下垫面综合径流系数存在空间分异,从低值聚集区到高值聚集区呈现出由外向内的空间聚集分布特征,全市雨水径流的滞蓄率约为65.9%。该文定量分析了城市下垫面对降水的蓄滞效能,对城市内涝预警,发挥蓄滞空间控制雨水径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可在其他大城市蓄滞效能的研究中推广应用。
2022年08期 v.47;No.290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双成;鲍琳;马中民;陈雪蓉;马红利;周昕;
针对土壤湿度受植被影响较大且缺少实测地表粗糙度的问题,该文结合Sentinel-1雷达卫星和Sentinel-2光学卫星多源遥感数据,使用水云模型去除植被影响,并通过高级积分方程模型(AIEM)和Dobson介电模型建立查找表获取每个采样点的有效粗糙度,利用经验方程多元回归、广义神经网络(GRNN)模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一种顾及植被影响的变化检测方法定量反演稀疏植被覆盖下的农田区地表土壤湿度。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最优特征参数组合(垂直极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高程、局部入射角、增强型植被指数、有效粗糙度)反演精度最高,测试样本的相关系数为0.936,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了0.011 cm~3/cm~3和0.020 cm~3/cm~3,而变化检测方法对于研究区土壤湿度存在整体高估的情况。
2022年08期 v.47;No.290 94-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6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吴东清;侯伟;桑会勇;翟亮;郭建晓;
针对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对西藏植被碳源汇的影响程度问题,该文基于MOD17A3HGF数据,结合土壤异养呼吸模型,模拟估算西藏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综合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3方面影响因子,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了2001—2020年西藏碳源/汇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20年西藏植被整体呈现碳汇状态,多年均值为124.72(g C·m~(-2)·a~(-1));(2)碳汇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及南部林地地区,碳源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昆仑高寒高原地区和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3)高程、温度和降水是影响碳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解释力均高于40%,其中降水和高程的交互作用是碳汇的显著影响因素;(4)在不同产业县内,降水和高程对碳汇的解释力仍然较强,人类足迹对牧业县碳汇的影响力远高于农业县和半农半牧县。
2022年08期 v.47;No.290 105-11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齐松;董春;卫东;邱士可;
针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问题,该文采用InVEST模型中生境质量模块评估了黄河干流沿岸生境质量,分析了黄河干流沿岸生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在1990—2020年的研究期内黄河干流沿岸生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规律性波动,平均值先下降后逐步上升,并存在两个极大值点和两个极小值点;(2)黄河干流沿岸生境质量存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其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境内趋势线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中生态适宜度较高的林地和草地向生态适宜度较低的耕地转移的结果。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本区域生态安全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向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2022年08期 v.47;No.290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8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会宴;赵桐;廖一兰;马申;
针对北京市平原地区应对首都功能承接与本地城镇化的双重任务,该文以2016、2020年为研究起止点,利用空间分析、香农均度指数、脱钩理论等方法,系统分析“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平原地区对首都功能的承接成效,发掘平原地区实际承接过程与自身发展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结合平原地区用地发展趋势,针对新发展阶段的平原地区空间发展提出了优化建议。从首都功能承接角度来看,平原新城要持续加强综合承接能力,重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人地均衡发展角度来看,平原新城应分类施策,差异引导空间优化,强化人地关系动态平衡;平原山区应以生态优先,确保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增,稳步提升综合发展效益。
2022年08期 v.47;No.290 12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旻;侯鹏;祝汉收;金点点;曹巍;陈妍;翟俊;
针对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保护成效动态评估案例较少,不利于及时掌握管控区域生态状况,对国家生态保护综合管理决策支撑不足的情况,该文围绕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管控目标,以生态系统类型构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质量为主要评价内容,通过时空尺度拓展,耦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外、实施前后的生态状况变化,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贡献,评价相关政策实施对保护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实施,对保障京津冀地区自然生态空间、改善区域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2年08期 v.47;No.290 135-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孔潇扬;李琦;
针对传统基于行政区域的能源碳排放估算方法难以提供行政区域内部的碳排放空间分布信息的问题,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依托数据、空间尺度和空间化方式的不同,总结出了三种能源碳排放的空间估算方法和其相关应用,并对不同数据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碳排放数据的缺失和估算方法的有效性上,该文针对这些不足进行了讨论,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2022年08期 v.47;No.290 146-15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韩珊;王潜心;曹芳洁;吴志远;
针对传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存在对多目标支持不足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困难以及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结果存在错分漏分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兴趣点(POI)数据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型,即先利用POI数据对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结果进行纠正,然后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实现多目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最后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将变化斑块合理分布,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对土地分类结果的精度有一定提高并能有效地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优化,能够为区域不同的发展目标提供决策支持,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2年08期 v.47;No.290 15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腾波;张英;翟亮;成思远;
为了从地理格局视角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该文采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前后对比法,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在对京津冀各城市建成区范围提取的基础上,计算了景观格局、城市关联度、区位度、基尼系数和首位度等指数,综合反映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特征。结果显示:(1)京津冀各城市建成区的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而斑块数量变化较少;(2)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各市的关联程度有明显提升,主要集中在京津周边城市,且京津周边城市在空间上也更加趋近京津地区;(3)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河北省各市的区位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群的规模结构逐渐趋于均衡,基尼系数和首位度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纲要》实施后,京津冀地区的协同程度明显改善。
2022年08期 v.47;No.290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依木然孜·艾孜孜;阿里木江·卡斯木;图尔荪阿依·如孜;张雪玲;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扩展时空变化规律,该文采用1992—2019年的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光遥感数据形成夜间灯光数据集,对研究区主要以城市面积叠加、扩展强度、扩展速度、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城市面积保持持续增长,城市新增区域颇为明显。西部地区城市扩展强度普遍递增,但各地区递增幅度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城市面积扩展速度普遍上升,各地区扩展速度的增长幅度有较大的差别;在研究期末段,部分地区扩展速度上升幅度明显降低。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标准差椭圆相差较大,西北地区椭圆长短轴长度差别较大;西南地区标准差椭圆长短轴长度差别较小,椭圆形状更接近圆形。
2022年08期 v.47;No.290 17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敏;郑利娟;何宇华;
针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现状以及对全域较长时间跨度的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基于中等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全域近30年的城镇扩张信息,分析其城镇扩张时空演变特征,再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城镇扩张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扩张速度呈“增加-减少-增加-再减少”的波动式规律,2010—2015年是近30年来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扩张最快的五年,2015年之后进入稳定扩张时期。城镇建设高速扩张区域由东向西移动。各省市城镇主导扩张模式呈现“蔓延式-飞地式-蔓延式”的演变规律。人口和经济发展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城镇扩张的主要因素。
2022年08期 v.47;No.290 186-196+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欣;杨懿;王宁;顾海燕;丁少鹏;李海涛;
针对先验知识未能有效指导智能分类、智能分类与样本采集相对独立的问题,提出遥感影像样本自动生成与智能迭代分类方法。首先利用遥感影像及对应的历史解译数据构建样本数据集;其次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训练模型;再次利用预训练模型对即时遥感影像进行智能分类,得到智能分类结果;最后将校正后分类结果反馈到样本数据集,完成样本数据集的更新,利用更新后的样本数据集对智能分类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形成模型与样本的优化闭环。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样本自动生成与更新,以及模型迭代训练,能够提升智能分类模型精度,为解决先验知识未充分利用、智能分类与样本采集相对独立、分类结果未实时反馈等问题提供思路。
2022年08期 v.47;No.290 197-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翟涌光;宁潇;郝蕾;
针对灌溉信息提取多以单次灌溉面积识别为主,尚缺乏对特定周期内综合灌溉信息(即灌溉次数、时间、周期及相应灌溉面积)提取方法的问题,该文联合Sentinel-1,2,3数据,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首先构建条件温度植被指数(VTCI)时间序列,然后基于时间序列峰值检测算法获取灌区年内灌溉次数、时间及周期,最后通过后向散射系数差异模型获取相应的单次灌溉面积并对结果进行评价。该方法准确捕获了2020年全部(共5次)灌溉事件、时间及周期。通过实测数据对所提取的灌溉面积进行验证,总体分类精度达85%以上,Kappa系数超过0.80。
2022年08期 v.47;No.290 204-212+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罗卿莉;陈相;魏钜杰;
针对向神经网络模型中引入注意力模块,导致模型复杂度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结合轻量双注意力模块的孪生卷积网络变化检测方法。通过在孪生卷积网络模型基础上,加入构建的轻量双注意力模块,达到了向模型中引入较少参数量并且提升变化检测性能的效果。在现有的两个公开数据集上,该文算法分别达到了95.2%和98.4%的总体检测精度,优于其他现有方法。
2022年08期 v.47;No.290 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露;赵荣;
针对现有依靠单一地形特征逼近式提取山脚线,难以反映山地地形实际情况,影响山脚线提取结果准确性的问题,该文依据K-Means算法适用于样本聚类,设计一种能自动挖掘山脚线形态结构特征的提取方法。通过兼顾山体边缘多种地貌形态特征,由粗到细精确量化提取山脚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中自动提取全局山脚线的准确性,划分的山体边界完整程度高,可以为摸清山地实体自然地理界线及其范围内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2022年08期 v.47;No.290 220-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佳典;宋伟东;朱洪波;张兵;戴激光;
针对传统遥感水体提取方法在大范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水体提取任务中效率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遥感影像水体快速提取方法。通过减少以VGG16为特征提取网络的下采样层和相对应的上采样层来精简网络,提升模型运行效率。基于高分影像进行了沈阳市的水体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改进U-Net模型各项精度指标均高于U-Net模型,交并比(IoU)和F_1分别达到了90.3%和94.9%。与此同时,模型的训练时长和预测时长分别缩短了25.8%和21.6%。该文为遥感影像中水体的高效提取和分类提供了参考,并可用于水资源调查、管理和规划。
2022年08期 v.47;No.290 230-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苗朝霞;白林;李振洪;王龙燕;阿裕林;
为了更好地开展冰川变化与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研究,该文基于Sentinel-1A数据,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偏移量追踪技术和GACOS辅助下的小基线集-InSAR方法,对阿尼玛卿冰川表面流速及周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1年阿尼玛卿冰川表面流速先增加后减缓,在2018年达到了最大(6 m/a);冰川流速暖季(5—9月)大于冷季(10月—次年4月);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集中于冰川两侧,其形变速率与冰川运动速率一致性较好,推测与冰川融水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有关。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冰川融化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022年08期 v.47;No.290 240-246+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秦锡鹏;邓喀中;郑美楠;王刘宇;
针对矿井关闭后,覆岩和地表发生沉陷而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该文基于2014年1月17日—2018年1月8日的51景德国X频段陆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X)卫星影像和斯坦福小基线集技术获取了徐州西部关闭矿井(张小楼矿、夹河矿和庞庄矿)4年地表时序沉陷数据。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张小楼矿、夹河矿和庞庄矿关闭后地表呈现持续下沉的趋势。其中,张小楼矿和夹河矿关闭后,前8个月内沉降速率依然较快,之后沉降速率减缓,在监测末期地表出现上升;庞庄矿沉降速率总体较为平缓,在监测末期地表也出现上升。综合三个矿井的沉降规律,可将关闭矿井的次生沉陷概括为下沉速度较快阶段,下沉速度放缓阶段和逐渐上升阶段。该研究可为防治关闭矿井次生沉陷灾害和关闭矿井老工业基地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2022年08期 v.47;No.290 247-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