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春喜;靳鑫洋;蒋涛;王斌;刘晓云;
为了分析2020与2005珠峰高程测量与确定过程中的异同,该文从GNSS数据处理、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峰顶交会数据处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计算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异同比较分析,阐述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分析表明,2020珠峰高程测量从测量装备的国产化、测量手段和数据的丰富性,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等多个方面,较2005年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中尼合作开展数据处理,共同确定了基于国际高程参考系统(international height reference system, IHRS)的珠峰正高。
2023年07期 v.48;No.301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楚扬;陈尚登;杨振林;秘金钟;徐彦田;窦世标;
为研究BDS-3/GPS/Galileo系统紧组合RTK的定位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参数重整的系统偏差估计方法,通过零基线场景,对BDS-3/GPS/Galileo系统的L1/E1/B1C和L5/E5a/B2a的两类相同频率的系统偏差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系统偏差的多天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同类型及版本号接收机的重叠频率伪距系统偏差以及载波相位系统偏差的均值约为0,二者均体现了很高的稳定性。通过实测车载动态数据,对BDS-3/GPS/Galileo系统的L1/E1/B1C和L5/E5a/B2a双频紧组合RTK、松组合RTK的定位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当可用卫星数量充足的情况下,两种定位模式的定位精度相当,但在卫星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紧组合RTK的定位性能与可靠性高于松组合RTK。因此,紧组合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卫星数少的极端场景下的RTK定位精度,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3年07期 v.48;No.301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许锡文;唐冬梅;张志伟;
针对奇异谱分析在进行大量GNSS高程时间序列时变周期信号提取时存在繁琐而低效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奇异谱分析方法。通过改进迹矩阵的构建方式提高算法运行效率,并结合频谱分析辅助确定滞后窗口大小,同时采用迭代法自主选择主分量,从而精准高效地提取时间序列中的周期项信息。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自适应地设置滞后窗口大小,准确提取大量GNSS高程时间序列中的时变周期信号,且单个时间序列提取效率是奇异谱分析的6倍,该方法的自适应性和准确性使其更加适用于大量GNSS站点的时变周期信号分析。
2023年07期 v.48;No.301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胡在凰;童小华;刘世杰;袁国志;
针对当前高精度地球参考框架动态维持技术研究中,国内外缺少高纬度地区GNSS测站的非线性特征专题研究的现状,采用改进的HHT算法CEEMD和自相关函数准则组合形成一套自适应信噪分析方法,分析了南北半球22个高纬度地区测站的周期特征和噪声特性,并估算了速度场误差。结果显示:N方向具有比E方向更明显的半年周期,垂直方向上,南半球比北半球具有更明显半周年和周年运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主要表现为纯白噪声和单纯的闪烁噪声,如果不采用合适的噪声模型,速度误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分别低估15.5倍和10~1 500倍,北半球受影响高于南半球。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大部分测站水平方向速度场可仅顾及纯白噪声,但不能忽略有色噪声的个别影响,垂直方向上则应顾及有色噪声的影响。
2023年07期 v.48;No.301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佳慧;贺小星;王杰;杨圣博;孙喜文;
针对GNSS时间序列噪声难辨识问题,该文仿真100组不同时间跨度FNWN、PLWN、GGMWN、RWFNWN噪声背景的高程时间序列,并AIC、BIC、BIC_tp噪声模型估计准则进行分析,论证不同估计准则的可靠性、适用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时间跨度与噪声模型对站速度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AIC对RW、PL噪声分量比较敏感,相比其他准则更容易辨识出坐标序列中存在的RW噪声;当时间跨度大于20 a时,AIC、BIC、BIC_tp模型估计准则的准确识别率一致性较好;对于FNWN模型,AIC估计准则的辨识率较差。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GNSS站速度的确定精度逐步提高。不同噪声模型假设下,站速度不确定度存在较大差异,准确的噪声模型辨识是获取可靠的站速度及不确定度的关键。
2023年07期 v.48;No.301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窦世标;付乃锋;涂宏京;谷守周;李博;王楚扬;
针对全球升温、极端天气增加、我国西北短时暴雨增多等现象,该文结合ERA5降水数据和气象站采集的实际降水量,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GPS观测数据反演的GPS/PWV对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PS/PWV的积累和变化与实际降水发生时刻及降水量具有密切联系,特别是GPS/PWV在陡升陡降及高位震荡与降水实际发生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对GPS/PWV应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及防灾减灾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ERA5数据记录的降水事件与气象站记录的实际降水的发生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降水发生时刻及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相比准确性较差。该研究对于增强数值同化和机器学习在短时暴雨及极端天气等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7期 v.48;No.301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姜鼎璇;秘金钟;田时雨;吴文坛;李博;
针对传统对流层延迟模型在复杂山区大高差环境下误差过大的问题,该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大气再分析资料反演的天顶对流层延迟精度进行分析,其中ERA5 ZTD由积分法+Saastamoinen模型求得。结果表明:以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估计的ZTD为参考,ERA5 ZTD平均偏差绝对值为3.8 mm,总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0.5 mm。北半球夏季偏差与均方根误差最大,冬季最小,南半球反之。并址站间的日内变化趋势相同,与PPP-AR ZTD变化趋势符合性较好,且呈现明显的日内周期性变化。ERA5 ZTD均方根误差由赤道向两极呈递减趋势,不同测站高程处ZTD精度与高程无明显关系,整体表现出较高精度。总体上,ERA5 ZTD能够满足在复杂山区大高差环境下的对流层延迟误差要求,可作为数据源进行区域对流层建模。
2023年07期 v.48;No.301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茂华;江滨;赵占杰;
为了解决煤矿通风监测点传统选址方法少考虑空间维度因素的问题,该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基于线性约束下的核密度分析和最短时间可达性评价模型,从空间差异对通风监测点布局的影响的角度出发,选取粉尘作为参考因素,以煤矿实际存在的通风监测点作为验证标准,设计出合理的监测点布局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1)在考虑空间差异的情况下,监测点布局方法与实际通风监测点的一致性分别达到了84.6%和88.9%,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2)通过使用风流最短时间可达性评价模型计算了各风流线路的时间可达值,并评估了可达性数据集的集中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数据集的差异性较小,各通风监测点之间的风流流通性良好。该文提出的基于线性约束核密度的煤矿通风监测点布局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23年07期 v.48;No.301 63-7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爱国;平书哑;郭敏;
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的异常值、缺失点插值和共模误差问题,该文采用一种经验模态分解(EMD)与3σ组合算法处理异常值,获取干净的残差时间序列,然后使用Matlab软件的fillmissing函数进行插补,获得连续的时间序列,最后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残差序列进行共模误差的提取,分析共模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LS-3σ相比,EMD-3σ方法的探测率提高了0.2%,说明新算法的探测效果更好。PCA和ICA方法滤波后的RMS值分别平均减少了约22.01%、10.96%,说明PCA和ICA均能有效地提取残差时间序列的共模误差,提高坐标时间序列的精度,且PCA比ICA效果更好。
2023年07期 v.48;No.301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陆尘;王光辉;齐建伟;张涛;王娇;
针对全国田径场空间分异格局未知的情况,该文以资源三号数字正射影像为数据源,采用Deeplab V3+语义分割模型,开展全国田径场遥感监测和空间格局分析,并解析田径场数量与社会经济因子、学生身体素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计提取了89 766个田径运动场,田径场提取个数的F1度量为91.43%;省域和市域尺度上田径场的数量、密度和聚集性都符合瑷珲-腾冲人口线,东南半壁省份的田径场数量更多、密度较高、聚集性更弱;整体上东西部城市区域田径场密度相当、乡村区域田径场密度差异显著,西部城市区域、东部平原乡村区域田径场更趋向于均匀分布;田径场分布受到经济与人口因素影响,田径场数量与跑步速度具有弱的负相关性。
2023年07期 v.48;No.301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嘉奕;王浩;张琳琳;宁晓刚;刘娅菲;曹银璇;
针对既有城市蔓延测度研究中测度单元和尺度单一的问题,该文通过构建本地化的加权城市扩散模型,以北京市为例,探究城区、城区缓冲区、市辖区等不同尺度对城市蔓延测度的影响,并在1 km~2格网、区县、主体功能区等不同单元上分析2000—2020年的城市蔓延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高度蔓延地区随时间变化不断向城区外围转移。其中,2000年城区尺度下的城市蔓延程度最高,而2010、2020年则变化为城区3 km缓冲区尺度;(2)城市蔓延受交通辐射影响较大,且高度蔓延地区由高速公路附近区域逐渐向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区域演变;(3)中心城区蔓延程度呈现降低趋势,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中蔓延程度始终保持最低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治理、城市更新与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7期 v.48;No.301 94-104+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玉琼;王宁练;
针对景观脆弱度评价中存在的因子重复计算以及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的认识不同问题,对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进行了改进,并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进行了探讨。根据Landsat8数据,研究了2000-2019年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动态变化。采用改进后的景观脆弱度指数很好地避免了因子重复计算问题,合理地确定了建设用地和林地的易损度。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空变化研究表明:(1)从太原整个景观层次的景观格局脆弱度来看,2000—2010年逐渐减小,2010—2015年又增大,而2015—2019年又略有减小,200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与林地和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变化趋势正好相反。(2)2000年和2005年以中度脆弱区面积最大,2010—2019年均以较低度脆弱区面积最大,2000—2019年,低度脆弱区和较低度脆弱区面积在增大。该文对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进行的改进,不仅简化了参数,更是避免了重复,使计算更加合理。景观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总体较小,“高-高”值区分布较集中,出现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东南部平原区域,“低-低”值区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林草覆盖度较好的区域。
2023年07期 v.48;No.301 105-11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贾军辉;黄明;付昕乐;陈凯;杨涛;龚建辉;
针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生产的实景三维模型数据中存在孔洞区域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能够修复常规孔洞和无网格边界孔洞的网格重构算法,通过峰值线检测、插值特征点以及曲面重建技术修补常规孔洞,而对于无网格边界孔洞则利用三维凸包构建、三角面探测和网格缝合技术来修补。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修补孔洞区域,保证模型的网格体拥有正确的拓扑结构并符合常规数据生产需求。实际生产数据的修复结果表明,该算法修复的网格模型在进行纹理映射后能够准确并美观地表达地物特征信息,修复过程也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人工操作,进而提高了实景三维模型生产效率。
2023年07期 v.48;No.301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史运喜;杨星晨;雷少刚;田雨;赵义博;段磊;
针对当前无人机监测矿区地表水平位移精度受限于监测周期内地表变化幅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免人工标靶的水平位移提取方法,利用语义分割模型提取微地物的轮廓,通过Hu不变矩进行“同名轮廓”匹配,结合无人机影像分辨率获得地表水平位移量。结果表明,针对矿区无人机数据集,选取合适的语义分割模型和超参数能够有效提取微地物的轮廓信息,其平均交并比可达75.6%,基于Hu不变矩的轮廓匹配方法提取的水平位移量和理论值之间均方根误差在正东和正北方向分别为5.26、2.55 cm。研究成果有利于克服现有方法易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的弊端,可用于今后的矿区沉陷预计参数的估算工作。
2023年07期 v.48;No.301 12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诚超;王硕;陈一铭;刘正军;
针对浅层机器学习方法在高光谱树种分类中存在的特征提取困难、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分支空谱联合网络,该网络由光谱分支和空间分支组成,在各分支中加入注意力机制对特征进行细化,以提取出更关键特征实现高精度树种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网络在3个数据集中均获得了89%以上的分类精度。利用高光谱影像和双分支注意力网络可以实现树种的高精度分类,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2023年07期 v.48;No.301 134-145+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欣蕊;徐胜华;王琢璐;马钰;
针对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编录样本受限、特征信息利用不足,导致预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文提出融合栈式自编码与密集残差网络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将传统自编码网络进行栈化,重构原始数据以强化特征表达;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引入跳层连接,通过密集连接的方式构建一种密集残差网络模型提取数据的深层特征。该文以四川省雅安市为研究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将所提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CPCNN-RF模型、U-net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最佳精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88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适应小样本预测,易发性制图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2023年07期 v.48;No.301 146-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宇;张永红;吴宏安;魏钜杰;康永辉;
针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容易导致地面沉降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地下水开采,防控地面沉降,该文结合使用了InSAR时序数据和ICA方法,将衡水市部分地区2017—2020年地面沉降分解为3个模式,并结合地下水等数据对独立成分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通过IC时间序列与地面沉降序列较高的相关系数(0.98、0.74和0.84以上),验证了独立成分时间序列与地面沉降的一致性;通过各分量的贡献占比,可知地面沉降的主导成分;IC3与地下水的相关系数(0.9以上)表明IC3受到地下水变化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有长期沉降、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引发的沉降以及季节性沉降3种沉降模式,其中长期沉降为地面沉降的主导成分,季节性沉降与冬小麦-夏玉米的耕作制度有关。
2023年07期 v.48;No.301 15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吴凌辉;肖腾;李鸿辉;高旺;邓非;
针对当前大规模影像运动恢复结构中并行式光束法平差收敛性差、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运动平均优化的并行式光束法平差方法。该方法将大规模影像间的匹配关系表示为共视图,利用图分算法将整个区块分为多个子区块,并对各子区块进行快速局部光束法平差;图分后,将各子区块作为顶点构建子区块聚类图;在聚类图上利用运动平均优化,获得各子区块的全局旋转和全局平移参数,同时保持子区块内部的刚体结构和不同子区块间的几何相关性;最后,融合各子区块的重叠区域得到完整场景,实现对整个区块的平差优化。使用大规模无人机影像和地面近景影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该文方法计算效率提高了10倍;相比当前的并行式方法,该文方法在精度、收敛性和计算时间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2023年07期 v.48;No.301 163-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薇;潘辉;
针对城市街道峡谷空间不利于交通污染扩散问题,该文采用移动与固定相结合的实际监测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城市街谷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街谷空间形态设计指标的关联性,并提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街谷内PM_(2.5)质量浓度在日际变化上呈现连续递减、日内变化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主干道及高层建筑附近浓度较高的趋势;(2)建筑高度比与街谷高宽比的增加使得PM_(2.5)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街谷长宽比的增加使得PM_(2.5)质量浓度呈现上升趋势;(3)建筑高度降低对街谷内PM_(2.5)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建筑底层架空及建筑退让。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城市街道峡谷空间形态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48;No.301 17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党蕊蓉;殷红梅;杨敏;
针对开放街道地图道路语义信息评估与改善方面的研究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识别道路类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道路的几何和拓扑特征,将道路弧段组织为Stroke,并提取出其几何拓扑特征。随后,通过监督学习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建立了特征与道路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了对道路类型的自动识别。在实验中,我们构建的道路类型识别模型的精度达到了81.20%,这证明了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与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和K最邻近算法相比,我们使用随机森林构建的道路类型识别模型表现最优。总的来说,本研究为评估和改进OSM道路语义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展示了利用道路几何和拓扑特征进行道路类型自动识别的潜力。
2023年07期 v.48;No.301 184-19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奋生;刘颖;贡威腾;金鑫;贾凉;任娜;
针对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数据难以安全共享和公开的问题,该文从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几何精度降低要求出发,分析了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几何精度降低特征,提出了几何精度降低需求和几何精度降低评价指标;针对地物高度相对量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乘法规则的三角函数几何精度降低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达到降低精度要求,具有较高安全性且能够有效保持模型空间形态相似性和空间方向一致性,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2023年07期 v.48;No.301 19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金一杲;胡翰;
针对现有海量点云数据组织常采用树索引结构,不支持被通用图形处理器(GPGPU)并行计算,无法实现处理结果与可视化的实时共享,难以满足实时点云编辑应用等问题,该文提出了海量点云GPGPU缓存组织与并行编辑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GPU顶点缓存的海量点云数据组织方法,基于计算着色器技术实现了可视化数据与点云属性的直接共享与并行处理,满足实时点云选择、删除、查询、属性修改等编辑应用,同时采用操作栈的数据结构支持编辑操作的高效回退。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亿级大规模点云,该文方法相比传统基于空间索引结构的方法,在点云编辑效率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2023年07期 v.48;No.301 200-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瞿成意;奚旭;杜景龙;张杰;张新长;
针对传统基于频率域变换的矢量地图数字水印算法受限于变换系数的稳定性和嵌入位置的随机性,难以同时抵抗旋转、缩放和平移等几何攻击,不可见性也较差,导致其在矢量地图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奇异值分解(SVD)多重变换的混合域矢量地图水印方法,采用互补优化策略提升频率域水印算法的性能。该方法对坐标点序列进行DFT变换,再对变换得到的DFT幅度系数进行SVD变换,通过耦合幅度系数与奇异向量的几何不变性可以得到一个具有旋转、缩放、平移不变性的特征不变量序列,并将其作为水印嵌入域;在水印嵌入阶段,对所有特征不变量乘以10~9,同时采用量化索引调制(QIM)方式将水印信息嵌入至放大后的特征不变量。实验结果显示,水印嵌入造成的误差被控制在非常小的数值范围;在平移、旋转、缩放、裁剪以及组合攻击下,均能提取出完整的水印信息。该文提出的DFT-SVD混合变换域的矢量地图水印算法能够有效提升DFT域水印算法的鲁棒性,并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为提升矢量地图频率域水印算法的实用性提供一种参考方案。
2023年07期 v.48;No.301 208-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文佩;李佳;于安斌;杨叶铠;梅文胜;
针对配电房内部设施改造规划设计的需求,该文基于三维点云、三维模型、全景影像等数据,采用C/S、B/S混合架构,设计研发了具有三维建模与浏览、网络数据管理与调度、配网规划与设计等功能的配网规划系统。规划人员进行改造设计时,可快速获取配电房的三维空间信息,在可量测的精确实景三维可视化场景中布设配电设备,并根据设备安全距离的规范要求自动调整设备位置,生成和输出二维设计图件。测试表明,系统运行流畅、三维实景效果逼真、功能满足设计需要。系统将精细级别实景三维模型应用于配电房配网规划设计,提升了配电房配网规划设计及管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延伸了实景三维中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23年07期 v.48;No.301 219-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浩;刘飞扬;唐进君;曾捷;潘晓艺;
为实现大规模城市路网下的交通运行效率评估,立足于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以及罗湖区的浮动车轨迹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交通可达性与道路交通流特性的评价方法。通过地图匹配与网络重构获得路网重构图,对其进行社区发现与聚类以挖掘路网内在联系并进行交通运行效率评价。该评价方法兼顾路网结构与交通属性,在考虑路网内在关联性的情况下进行城市路网交通效率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对实际路网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相比传统方法,该文提出的评价方法能够识别出道路间相互影响关系,在局部路网的尺度下修正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体现出实际路网不同区域内交通效率的内在联系。
2023年07期 v.48;No.301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