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建伟;程春泉;
针对星载激光测高数据难以直接提取建筑区精确高程值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渐进剥离全波形分解的建筑区影像高程控制点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光斑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据质量属性参数挑选出高质量激光测高点;然后,通过渐进剥离全波形分解与整体拟合方法充分分解建筑区的复杂回波波形,并建立子波分量与建筑物不同平面层的精确对应关系;最后,结合激光测高和全波形激光脚点几何定位原理解算特征点的绝对高程值,作影像高程控制点使用。实验结果表明,3个回波波形经全波形分解和拟合后与原始回波信号之间整体的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和残差内积均值分别为0.023 7 V、0.978 3、0.957 0和0.332 9,制作的建筑影像高程控制点高程中误差为0.79 m,能够满足1∶50 000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对高程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2021年08期 v.46;No.278 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辛洁;郭睿;郭靖蕾;田翌君;王冬霞;
针对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试验运行阶段播发的星基增强电文连续性及可用性问题,该文结合民用双频星基增强BDSBAS-B2a电文播发现状,分析了BDSBAS-B2a电文内容及播发策略,并比对分析了不同服务区域有无星基增强电文支持条件下的用户定位精度,初步验证了BDSBAS-B2a电文的有效性。评估结果表明:(1)BDSBAS-B2a电文类型、信息内容及更新周期均满足国际标准约定,初步具备了与其他星基增强系统(SBAS)在信号和信息层面的兼容与互操作能力;(2)相较于该文监测实现的BDS双频基本导航定位精度,BDSBAS能够有效将定位服务精度提升近一倍左右。
2021年08期 v.46;No.278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柳絮;王尔林;
针对标准式Allan方差计算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一种局部交叠的快速Allan方差算法。该算法采用分组并行运算的方法,通过局部的交叠式处理,得到指数变步长的数据簇。然后利用标准Allan方差公式获得对应数据簇的Allan方差值,最后绘制双对数曲线分析误差类型与大小。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与标准式Allan方差相比较,该算法不仅能够更精确地分离和计算噪声系数,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解算效率,长度为720 000个样本点的数据解算时长从26.71 min降低到0.35 s。
2021年08期 v.46;No.278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牛冲;
为了探究中值滤波与加权滤波方法对测深数据粗差的处理效果,该文以单波束测深数据为例,对中值滤波和加权滤波在不同大小滤波窗口的测深数据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中值滤波不论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快的区域,还是在少量、断点不连续的区域以及大量、断点连续的区域,均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且在5窗口时效果最佳;而加权滤波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快的区域以及少量、断点不连续的区域处理效果明显,且在3窗口时效果最佳,但中值滤波效果更优,而在大量、断点连续的区域加权滤波效果明显较差,建议优先考虑中值滤波方法。
2021年08期 v.46;No.278 21-2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邱小梦;陶国强;王奉伟;周世健;
局部均值分解方法降噪过于粗糙,将认定为噪声的乘积函数(PF)分量直接剔除,导致有用信息丢失。为了有效提取GNSS站坐标时间序列的有用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局部均值分解和小波阈值相结合的降噪方法。通过局部均值分解将坐标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PF分量和余项,依据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计算各PF分量的Hurst指数,利用小波阈值提取H≤1的PF分量中的有用信息,将提取出的信息与剩余PF分量叠加重构获得最终降噪的坐标时间序列。通过对5个测站的坐标时间序列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均值分解和小波阈值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噪声分量中的有用信息,信噪比提高了27.8%,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1年08期 v.46;No.278 28-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胡顺强;王坦;管雅慧;杨振宇;
针对传统的GPS时间序列最小二乘(LS)谐波函数模型方法不能精确提取GPS垂向时间序列的周期项信号问题,该文以云南地区2011年1月—2017年6月连续观测的27个GPS基准站数据为例,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获得27个测站的共模误差,然后分别使用奇异谱分析(SSA)和LS方法对PCA滤波前后的测站时间序列进行周期项信号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原始时间序列分别减去SSA、PCA-SSA、LS和PCA-LS提取周期项信号的RMS减少百分比平均为25.66%、17.23%、16.76%、16.76%;原始时间序列与4种方法提取周期项信号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66、0.55、0.54、0.54,说明SSA提取的周期项信号要优于其他3种方法,将SSA应用于云南地区GPS垂向时间序列的周期项信号提取是可行和有效的。
2021年08期 v.46;No.27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泽明;常亮;冯贵平;朱卫东;
针对已有的GNSS-R反演潮位过程中由测站与潮位基准面高度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该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测站高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更新Lomb-Scargle谱分析噪声频率的阈值,可有效剔除噪声主频,从而提高GNSS-R反演潮位的精度。基于30 s采样间隔的GNSS的L2波段数据进行潮位反演的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有效提高了GNSS-R反演潮位的精度。与传统反演方法相比,反演潮位与验潮站观测潮位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28.3%,相关系数提升了12.3%。同时,该文还证实了所提出方法求解出的自验潮站基准面起算的测站高度,可进一步应用于无验潮站或验潮站数据中断情况下的GNSS潮位反演。
2021年08期 v.46;No.278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保;
隧道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对隧道掘进及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定期开展控制网的复测是保证控制网精度、控制点是否稳定可靠的必要工作,该文以东天山隧道复测数据为基础,介绍了隧道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方法。综合了3 a(2017—2019年)的观测数据,对东天山特长隧道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多次复测成果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很好地判断了各控制点的稳定状况,并建议施工单位根据分析报告采取合理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改进,为隧道的施工安全和顺利贯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1年08期 v.46;No.278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瑞;颜青松;曲英杰;邓非;蔡亚锋;
针对城市场景中大量存在的边线结构特征,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SFM先验信息的城市三维线段重建算法。该文算法首先在影像金字塔中构建精简的二维线段集;然后将相机位姿及稀疏点等数据作为先验信息,引入极线约束、方向约束和深度约束构建匹配线对;最后根据匹配线对重建出三维线段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三维线段重建算法,在保持场景完整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线段误匹配和重建结果冗余,缩短重建时间,提高三维线段重建结果精度。
2021年08期 v.46;No.278 55-6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迟宇;邓扬;李爱群;侯妙乐;王国利;杜明义;
针对我国古代石拱桥因长期自然环境作用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出现较多结构病害,以及年代久远、缺乏设计资料等原因,急需有效的技术方法获取关键结构参数并进行结构状态评估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古石拱桥关键结构参数识别方法。以北京卢沟桥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的空间坐标数据建立了拱轴线的自动迭代拟合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拱圈矢高、跨径和矢跨比等关键结构参数的识别与分析。结果表明,卢沟桥的拱轴线线形为圆弧线,各拱圈矢跨比均在0.37以上,均属陡拱;卢沟桥各拱圈的上、下游之间已产生相对变形,以拱5最为显著;卢沟桥顺桥向各拱圈的结构对称性已有显著改变,拱11和拱1之间的净矢高与净跨径偏差值分别为252.4 mm和380.7 mm。分析结果可为北京卢沟桥的后续保护提供依据,该文方法也可为类似石拱桥的维修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2021年08期 v.46;No.278 63-7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芳;杨武年;王建;陈爱玲;
为了探究适合国产高分卫星影像的融合方法,该文以国产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BJ-2和GF-2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选取像素级影像融合方法中较为典型的GS、Pansharp、NND、HPF、PCA和PCA+Wavelet对2种影像进行处理,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其融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BJ-2影像,Pansharp和GS的融合效果相对较好,光谱保真度较佳、清晰度较高、光谱扭曲度较小;对于GF-2影像,Pansharp融合效果相对较好,HPF次之,光谱保真度较佳、清晰度较高、光谱扭曲度较小;对于2种影像,PCA融合法的效果最差。
2021年08期 v.46;No.278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苟丙荣;刘正军;杨树文;陈一铭;
针对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中提取有源淹没范围的算法实现中,种子蔓延算法的递归深度太深,在给定洪水水位条件下容易堆栈溢出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两次遍历的实现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直升机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到输电线路的点云数据,经过点云预处理、分离地面点、栅格化处理等操作,得到了高精度DEM数据。利用DEM数据的特点,通过ArcGIS Engine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洪水淹没深度识别模型和有源淹没范围提取模型。可用于模拟重现淹没范围,为分析输电线路灾情特征、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2021年08期 v.46;No.278 81-8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大军;苟国华;吴天辰;黄九松;惠振阳;
针对经典的二次误差度量边塌陷网简化算法存在的模型边缘缺损、三角面形状和拓扑异常等问题,该文在此基础上改进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结构信息约束的网简化方法。算法考虑三角面的形状和法向在边塌陷前后的变化,将这些结构变化信息量化与二次误差度量组成复合塌陷代价值;同时给出一种三角面间压覆检测方法,将检测结果作为边塌陷决定条件之一,以此来保护三角面的形状和三角网的流形拓扑结构;此外,通过重新定义边界点的二次误差矩阵,自适应地提升边界点所在边的塌陷阈值,从而实现在简化过程中对模型边缘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得到的简化三角网边缘完整,算法鲁棒地维护最佳三角面形状和流形拓扑结构,有效地改善了重建三维模型的效果。
2021年08期 v.46;No.278 88-9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玉;牛路;赵泉华;
为探讨抚顺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该文以1989—2019年6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设计支持向量机(SVM)多分类器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分析、动态度分析和转移矩阵分析,探究类型结构的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1989—2019年,抚顺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整体结构中,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呈现出采矿用地和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加,耕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动态度分别在[-4%,1%]和[0,3%]内,表明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较为显著。根据转移矩阵可知,采矿用地主要向耕地和林地转移,同时耕地和林地被建设用地占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选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驱动力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原煤产量的降低。
2021年08期 v.46;No.278 96-10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钱威;王金亮;麻卫峰;张建鹏;
针对地形变化较大、灌木多样等复杂林下主干提取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难点,该文提出一种复杂背景下林木点云精细提取方法。首先,进行地面点滤波并切片截取下层点云;然后,计算下层点云的法向量,提取法向量在Z轴的分量,循环剔除不满足条件的点;最后,循环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聚类(DBSCAN)算法进行点云分割,实现林下主干点提取。以香格里拉为研究区,选择2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基激光雷达样地点云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研究中样地一提取精度90%,样地二提取精度95%,都取得较高精度。该方法能完整地提取林下主干点,对灌木与树干粘连等复杂环境下的林木提取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2021年08期 v.46;No.278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露媛;颜青松;曲英杰;李鹏;邓非;
针对城市建筑通常是由平面屋顶和垂直墙体连接而成的分段平面对象,该文提出了一个大规模城市建筑物的有效建模框架,在该框架中有两个主要步骤:分类和建模。首先采用基于征集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将大范围场景进行分割,然后采用假设和选择的建模策略对多种建筑物进行三维建模。该算法以多视点立体视觉系统生成的曲面网格为输入,输出具有不同细节层次的简化三维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对多种外观的建筑物进行不同细节层次的建模,模型外观简洁规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始数据中的噪声和遮挡问题。
2021年08期 v.46;No.278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潘建平;涂文丽;邓福江;蒲艺;徐永杰;李明明;
针对复杂艰险地区修建道路时,地质岩性难以现场获取的问题,该文利用ASTER多光谱遥感影像,研究和设计了一种顾及植被覆盖的复杂艰险地区多光谱遥感岩性信息识别提取方法。该方法根据植被覆盖情况先分类后进行岩性识别:对中高植被覆盖区进行植被信息的抑制处理,再对中低植被覆盖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岩性信息提取;对低植被地表裸露区域采用端元提取、光谱角填图的方法进行岩性信息的提取。最后将岩性识别提取结果与现场地勘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岩性信息提取结果与已有的现场勘察结果基本一致,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2021年08期 v.46;No.278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佳龙;张杰;唐玥;孙苗;张正阳;张弛;
海水中声速剖面反演可以及时获取海洋环境信息,对于改善和提高水声设备的工作性能以及海洋的研究和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声速剖面反演过程中,神经网络存在容易过早收敛的不足,该文提出了基于双种群约束QPSO-BP的声速剖面反演方法。利用Argo获取的温度和盐度数据,以2004—2017年经验正交函数所得到的特征向量和历史声速剖面作为训练样本,以BP神经网络反演声速剖面的模型作为基础,并在QPOS-BP算法基础上引入了双种群约束策略,通过与2018年6月和12月的实测声速剖面数据进行比较,双种群约束QPSO-BP声速预测模型在精度上比BP神经网络和QPSO-BP网络模型分别平均提高了35%和25%。结果表明,双种群约束QPSO-BP能有效提高声速剖面反演精度。
2021年08期 v.46;No.278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朋朋;贾超;韩瑶;张少鹏;张永伟;
针对潍北平原地区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该文通过长序列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了该地区地面沉降现状,为该地区地面沉降的预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潍北平原地区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的Sentinel-1A数据进行了处理。基于水准测量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获取了该区域的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对沉降典型特征点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7—2019年间最大沉降速率超过50(mm·a~(-1))的区域主要包括寿光市羊口镇、营里镇、侯镇,寒亭区大家洼镇、央子镇以及昌邑市龙池镇;地面沉降受地下水超采的影响较为显著,地面沉降漏斗与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2021年08期 v.46;No.278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姜琪;代晶晶;田淑芳;
针对云雾天获取的影像对比度低、地物细节模糊,严重影响影像后期处理的问题,该文基于WorldView-3(WV-3)遥感影像,通过薄云最优化变换(HOT)与点云算法相结合、暗通道两种方法去除或削减图像中云层信息,并采用相关系数、光谱扭曲度等参数定量评价两种方法的去云效果。结果显示,HOT与点云算法结合与暗通道两种方法均能对WV-3影像中云层信息进行去除,其中后者去云结果各波段的相关系数比前者去云结果平均高出6.9%,后者的光谱扭曲度比前者平均低出1.67%。因此暗通道去云方法要优于HOT与点云算法结合的去云方法。
2021年08期 v.46;No.278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强;程倩豪;陈云浩;李康宁;靖常峰;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各类影响因素,该文主要关注城市三维形态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并研究这种关系因建筑高度、密度、季节而变化的原因。作为重要的城市结构参数,天空可视因子能够较好地描述建筑物的三维形态,并可以表征有效太阳辐射吸收强度。因此,该文结合建筑物高度数据集和半球模型计算天空可视因子,并利用Landsat-8热红外波段和辐射传输模型反演地表温度,然后分析了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的相关性。选择地表异质性较高的北京核心建成区作为研究区,并按照不同建筑高度和密度选择4个实验区。实验结果表明,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存在季节差异,冬季两者的相关性更强。通过对4个实验区的定量分析可知,实验区a中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夏季是正相关,冬季是非线性关系;实验区b和c中是两者的关系正相关;而实验区d中无明显相关趋势。所以,建筑物的高度与密度对天空可视因子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关系随季节变化而不同。
2021年08期 v.46;No.278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何伟;张彤;黄靖;
拥挤现象是困扰公共交通出行者和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共交通出行者需要了解公共交通载具的负载情况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拥挤,公共交通管理者需要了解公共交通的客运情况来指挥调度。为了服务于以上需求,该文参考自由轨迹的群组定义方式定义了一种在公共交通系统中与拥挤现象强相关的群组模式,并重点给出了包含原始群组提取和融合原始群组在内的群组模式挖掘算法。基于提取到的群组进一步设计了群组的可视化方法。最后基于深圳地铁智能卡数据对地铁群组进行了模式挖掘与可视化。基于提取到的群组,乘客可以错峰出行,提高出行舒适度;交通规划者可以对拥挤易发生的路段进行调度。
2021年08期 v.46;No.278 15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现印;李玉琳;尹斌;田沁;
中文地址解析是中文地址匹配最核心的问题。针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基于条件随机场(CRF)或者基于规则的中文地址解析方法,该文结合深度学习中的双向门控循环网络(BiGRU)和CRF的方法来实现中文地址分词;并且针对当前的层次地址模型和四词位标注体系,该文采用了基于空间关系地址模型和五词位的标注方法。然后分别采用基于规则的模型、CRF、BiGRU+SoftMax和BiGRU+CRF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发现该文提出的BiGRU+CRF模型配上新的空间关系地址模型及标注体系,可以对地址解析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2021年08期 v.46;No.278 165-17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贾斐雪;闫金凤;王甜;
针对如何解决各类兴趣点(POI)的用地面积差异并精确地识别功能区等问题,该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功能区识别模型。使用网上调查的各类POI的面积数据等,对各类POI的面积大小所处的区间进行赋值,整理出各类POI的面积评分表,并通过对各类POI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到每个兴趣点的核密度值。通过构建面积评分与核密度值二级赋分评价模型,增加了POI数据的可用性,实现快速获取城市空间结构。经过精度检验,Kappa系数为0.76,功能区识别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可用于区位熵指数、土地利用混合度、平均最邻近距离与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有利于规划人员掌握城市空间结构与进行科学决策。
2021年08期 v.46;No.278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赵禾苗;阿里木江·卡斯木;
随着"西部大开发"推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探究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地表热环境演变规律及影响因子,该文利用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Landsat数据,借助GIS和遥感技术支持,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LUCC)和新型建筑用地指数(IBI),利用大气校正法获得响应的地表温度(LST),处理后形成表征地表热环境的变量,进一步对LUCC和IBI与地表热环境强度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明显,近19年来,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183.27、30.14、16.01、28.04 km~2。其中,耕地面积降幅最大;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257.33 km~2,变化率达20.02%。(2)随着建成区不断扩展,城市高温区域快速扩张,次高温区和极高温区域逐渐向沙依巴克区、头屯河区推进。(3)2000—2018年,乌鲁木齐主城区热岛比例指数分别为0.14、0.18、0.30、0.27和0.32,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热环境演变明显。(4)LST与IBI呈显著正相关,线性拟合良好,5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0.487、0.778、0.556和0.611。
2021年08期 v.46;No.278 179-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贺日兴;
针对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对我国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该文回顾了我国公安机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PGIS实践探索方面所经历的4个阶段主要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PGIS发展所面临问题、挑战及与国外的应用差距;提出了PGIS后续技术优化升级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警务时空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学科建设、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及本地化优化等相关建议。指出今后PGIS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将从当前以警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可视化管理与空间查询应用为主的阶段,逐步向基于云的警务时空大数据分析与犯罪预测阶段发展过渡。
2021年08期 v.46;No.278 18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红华;万鲁河;郝景莹;
针对小兴安岭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急须对其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该文提出了耦合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链构建模型来预测小兴安岭湿地未来景观格局的方法;通过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小兴安岭湿地1995—2025年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耦合了马尔科夫链数量预测与元胞自动机空间预测的优势,能够较大限度地克服元胞自动机模型主观赋权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1995—2025年,小兴安岭地区湿地面积呈波动式变化,1995—2005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2005年后缓慢增加,至2025年趋于平稳;小兴安岭湿地景观格局总体趋于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加,2005年达到最大值,2015年后各景观类型比例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小兴安岭湿地生态功能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1年08期 v.46;No.278 197-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武镇邦;李恒凯;王玉青;王秀丽;
针对传统建模方式在古城复原过程中存在偏离历史原貌以及建模工作繁杂冗余等问题,为最大程度上复原古城历史原貌,该文基于多种来源数据的协同处理,对古城三维信息进行有效的挖掘、整理和数字化,分析古城建筑特征,从古城建筑群中抽象出建筑局部构件,采用CityEngine规则建模的方式,构建出古城构件规则模型库,通过对模型库中各构件的调用与拼接,实现大场景下的批量三维建模工作。该文以赣州古宋城为例,运用此方法完成了古宋城的三维数字化重建,实验表明,该方法在真实还原大场景三维模型工作中具有显著优势。
2021年08期 v.46;No.278 20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