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蕾;张守建;王景荣;郭欢;
针对城市遮挡环境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受高层建筑物等遮挡的影响,导致非视距信号被接收,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天空图的NLOS信号识别与抑制方法,利用鱼眼相机获取天空图,对图像的天空区域进行分割,获取环境遮挡信息;根据投影模型,获取卫星投影到天空图像的位置,从而检测NLOS信号卫星;基于NLOS检测结果建立综合加权模型,减小NLOS信号观测值对定位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定位精度。为验证论文算法的有效性,我们采集了城市环境多源观测数据集进行实验,利用标准单点定位和GNSS SPP/INS松组合定位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城市遮挡环境的动态实验中,SPP定位精度在E、N、U方向分别提高22.66%,13.96%和21.50%,GNSS SPP/INS松组合定位精度在E、N、U方向分别提高了23.03%、7.22%和30.49%。
2023年09期 v.48;No.30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赵大江;王斌;张涛;赵坷;李阳;
针对包括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多系统国家及省级基准站数据质量分析较少的问题,该文基于陕西北斗基准站多系统数据,从数据完整率、信噪比、多路径效应、卫星可见数及三维位置精度因子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估,重点对新增频率和不同系统的同频率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DS、GPS和GALILEO数据完整率接近,B1C、L1、L5、E1完整率均在99%以上,B2a略低,在97%以上,E5a最低,也均在96%以上,个别站点具有波动性。BDS卫星五个频段信噪比均在42 dB-Hz以上,同一频率BDS与GPS、GALILEO相当。BDS卫星频段中B2b多路径误差最小,高度角超过30°时,B1C与L1接近。BDS卫星可见数远大于GPS、GALILEO,BDS与GPS的PDOP值接近,表现较优。站点综合评估结果与数据质量指标反映的质量情况一致,3个站BDS的B1C小于其他系统同频率综合评价值。
2023年09期 v.48;No.303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耘;王家禹;苏佳利;杨成生;程镕杰;
针对利用ICESat-2星载光子点云数据进行冰川高程变化监测时,不同时期数据差异及地形因素会导致冰川高程变化量估算误差较大的问题,该文以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冰川为例,利用2018—2022年ICESat-2光子点云和SRTM数据,提出了组合坡度、标准差及点间距离3个指标的ICESat-2光子点云优选策略,减小了不同时期光子数据差异引起的冰川高程变化量估算误差;进而构建了基于分段线性拟合函数的冰川高程变化量估算误差改正模型,改正了因地形坡度引起的误差;估算了唐古拉山脉冰川2000—2022年平均高程变化速率和2018—2022年高程逐年变化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冰川2000—2022年平均高程变化速率为-0.41±0.43 m/a,与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亚洲高山区冰川高程变化数据集及前人基于花杆雪坑实测数据所得冰川高程变化速率相近。通过分析高程变化与气象数据的响应关系,验证了该文提取的区域冰川高程时-空变化特点与理论趋势相符。
2023年09期 v.48;No.303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周猛;陈国良;
针对当前处理粗差的方法存在不仅需要多次迭代,而且因权阵确定不准确而使参数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尝试引用信息扩散估计加以解决。先采用最小二乘估计的标准化残差作为信息扩散函数的信号构建观测权值,再利用高斯—马尔可夫模型做最小二乘估计便得到较准确的参数估值。用含模拟粗差的测角网和水准网观测作为实验数据,采用拟准检定法和稳健估计与该文所提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当处理波动型粗差时,测角网和水准网实验结果都表明,较之两个对比方法,该文方法的范数和中误差都更小;当处理稳定型小粗差时,无论是测角网还是水准网数值实验,该文方法的中误差约为两个对比方法的1/5,范数n也相对较小,参数估计更接近真值。方法原理及其实验结果相互表明,信息扩散估计不仅计算简便,无需迭代,且其参数估计的精度较好,能够更好地抵抗粗差的影响,为粗差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2023年09期 v.48;No.303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锦柏;肖云;陈垲宁;
针对水下重力匹配导航的适配区划分与航迹规划这两项关键技术,该文提出将基于多属性决策的适配区划分方法与改进A*算法联合,为水下航行器规划航迹。(1)将6种重力场特征参数通过多属性决策将其融合为综合指标,以此划分适配/非适配区并制作二维栅格图;(2)改进A*算法启发函数并对航迹点优化平滑,与原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令航行器行驶在重力特征显著海域,且优化后有效减少了航程与46%的冗余拐角,为重力匹配导航带来便利并提供重要保障。
2023年09期 v.48;No.303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江洪;刘茈菱;杨甲;尹利莎;华新楠;
针对几何单目视觉测距领域缺乏完整分类框架及最新进展相关的问题,该文通过关键字搜索的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了梳理,将基于几何的单目视觉测距分为基于二维目标检测测距和基于三维目标检测测距两类,并将测距模型细分为基于数据回归建模、基于逆透视变换、基于成像几何模型3类,总结了经典以及改进的模型方法,分析了其优势及不足。该文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分类框架,并从不同的方向对各种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展望了未来单目视觉测距的研究趋势,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2023年09期 v.48;No.303 4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1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 叶发茂;吴坤霖;王孟瑶;朱晓颖;张任高;
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图像之间的语义关系提高检索特征表征能力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融合节点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检索特征提取模型。该模型通过聚合节点和其邻域节点的特征构建图像的图聚合特征,获取更好的遥感图像检索特征。提出了综合图像特征的欧氏距离和图像集合的相似度的节点相似度作为图像相似度准则,提升度量图像距离的准确性;此外还将图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节点分类能力和图像到类距离构建基于类别权重的节点相似度准则进行遥感图像检索,进一步提升遥感图像检索精度。在UCMD、SIRI_WHU和PatternNet 3个公开遥感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和验证,mAP较其他方法分别提升了0.91%、1.43%和0.08%。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升遥感图像检索精度。
2023年09期 v.48;No.303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世琦;李旋;丁少鹏;顾海燕;杨懿;李海涛;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模型的建筑物提取结果普遍存在的边缘规整度差、细节不丰富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边缘监督与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建筑物提取模型,此模型以U-Net为基本架构,借助多任务学习思想,设计了多尺度边缘监督分支和高低层特征注意力融合模块,有效提升了建筑物提取结果的边缘规整程度和细节丰富程度。在WHU建筑物数据集和Massachusetts建筑物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并进行了建筑物提取和建筑物边缘的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与SegNet、U-Net、Attention U-Net、D-LinkNet、STTNet模型相比,该文的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各指标精度,提取出的建筑物边缘更加准确、细节更加丰富,并且有效地提升了大型建筑物提取的完整性。
2023年09期 v.48;No.303 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周访滨;钟绍平;朱衍哲;杨自强;马国伟;
针对现有爆燃地形中峡谷提取主观性强且未顾及爆燃地形特征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依据爆燃危险性程度分级的峡谷提取新方法。采用均值变点对峡谷密度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区峡谷及子流域最佳阈值,解决了峡谷提取过程中汇流栅格数目确定主观性强的问题。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优选特征地形参数,结合爆燃危险性程度相关研究成果,实现了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大起伏山地峡谷的分级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峡谷提取阈值随区域相对高差递增,分别为1 800、2 000、2 200,子流域分割后峡谷特征因子量化计算便捷合理,大起伏山地区域峡谷具有更大的爆燃危险性。该方法客观有效,可为林区火灾消防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2023年09期 v.48;No.303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乾洋;杨广斌;王仁儒;李蔓;骆耀培;陶倩;
针对目前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整个城市建成区绿地耗时耗力,提取结果容易出现误判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轻量级PSPNet网络的城市建成区绿地智能提取方法。以MobileNetV2作为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并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替代标准卷积,以提升网络的运算速度。利用金字塔池化模块内不同尺度的池化核对MobileNetV2提取的底层特征进行下采样,以获取多尺度特征,然后通过上采样及高层特征融合,形成具有上下文信息的最终特征,从而提高网络的识别精度。在无人机影像上进行实验,并将结果与3种机器学习方法以及5种深度学习网络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优于文中的其他方法,其总体精度达到93.67%,模型训练时间最短,且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和实用性,能快速、精确的提取整个城市建成区绿地。
2023年09期 v.48;No.303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邢淑芳;白云峰;陈波;
针对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缺少快速、有效的数据支撑这一问题,该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地理云计算平台,以Sentinel-2,PERSIANN-CDR和NPP-VIIRS等多源空间数据为基础,选择NDVI为植被覆盖指标,采用空间制图、冷热点分析和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山西省2013—2022年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2013—2022年期间,研究区中覆盖(0.3~0.45)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裸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值在2022年,低覆盖区域则在2014—2019年期间呈现减少的趋势。在2014年中低覆盖区域面积所占比例最大,中覆盖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的则是2013年,高覆盖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的最大的是2013年。(2)研究区南部的植被覆盖要多于北部,体现人类活动强度的夜间灯光值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与植被息息相关的降雨量则是南部区域明显多于北部区域,且在2022年整个研究区降雨量明显增加。(3)植被覆盖和降雨的热点区域主要在研究区南部,夜间灯光的热点区域分布较为分散,与城市大小和分布相关。(4)降雨量与植被覆盖成正相关关系,而夜间灯光与植被覆盖成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基于GEE平台的云计算能力和提供的多源空间数据源,提供了在线研究指定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的能力,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恢复提供科学数据。
2023年09期 v.48;No.303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胡玉雪;周旭;敖杨;袁稳玲;张文彬;王小华;
针对已有研究中缺少对乡镇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的问题,该文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分析贵州省乡镇尺度下ESV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ESV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贵州省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裸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耕地减少;近20年贵州省ESV增加了425.31亿元,林地是ESV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单项服务中,以水文调节和水资源供给为主,共占总价值的21.98%;空间分布上,ESV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热点出现在东南部,冷点出现在黔中地区;全省ESV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为喀斯特覆盖率,喀斯特乡镇主要受人为干扰指数的影响,而非喀斯特乡镇受人均GDP主导。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9期 v.48;No.303 120-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刘沛;边婉平;张扬;邹宇;彭宇;卿丽;
针对乡村传统功能退化、功能混杂、人地矛盾加剧等问题,该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功能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各项功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进行影响因素识别。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各项功能指数随时间变化整体均呈现上升的趋势;2008—2018年湖南武陵山片区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的冷热点分布区重合度较高,热点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冷点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居于主导地位。
2023年09期 v.48;No.303 13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羽;邹敏;周磊;王利华;
针对车载激光点云杆状物提取中,出现的点云粘连和部分点云缺失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多阶段渐进式复原思路提取点云中杆状物的方法。根据点云投影前后数量一致性进行地面滤波,实现地面点与非地面点的分离;利用一种迭代穿透性因子滤波,将非地面点云分割为植被点云和非植被点云;在此基础上,使用圆柱性和垂直性检测杆状点云,并引入豪斯多夫距离合并点云缺失杆状物;利用提取的树干寻找并合并对应的树冠点云,复原完整树木。实现对车载激光点云中人工杆状物和行道树的完整提取。基于城区和郊区车载点云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能适应点云粘连、点云缺失等情况,能够初步改善点云粘连和部分点云缺失情况,也能适应不同的复杂道路环境。
2023年09期 v.48;No.303 14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光宪;常旭;马飞;冯春;
针对传统的图正则方法在邻域的构造和为顶点分配权重方面不能完全解释数据之间的结构关系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图约束深层非负矩阵下的高光谱解混(AGDNMF)模型。在增加自适应图正则项约束的基础上,将重加权稀疏正则项引入到深层NMF模型,随着丰度矩阵迭代进行权值的自适应更新。这使得该算法不仅能够自动确定最佳邻域,反映复杂数据的内在结构,还在解混精度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基于模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其他经典方法具有更好的解混性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去噪能力。
2023年09期 v.48;No.303 15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强;赖祖龙;孙杰;丁开华;
针对无人机航摄由于对地摄影,地面、河流、居民区等地物地貌容易出现许多弱纹理与重复纹理区域,传统影像匹配算法针对此容易出现鲁棒性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均匀ORB特征与格式塔心理学邻近原则分层二进制描述符的改进ORB算法。该方法先对ORB角点进行均匀化操作,以提升特征分布质量;基于格式塔心理学邻近原则将大特征邻域划分为“重要”与“一般”两层区域,以构建可区分性更高的描述向量参与匹配。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含有较多弱纹理或重复纹理区域的影像上正确匹配分布质量与平均匹配正确率上均优于ORB、BRISK与SIFT算法,平均匹配正确率分别高约11.10%、5.68%与11.98%;且能在更多的弱纹理与重复纹理区域获得正确匹配。
2023年09期 v.48;No.303 1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昊晟;聂闻;王运敏;徐修平;
针对矿山地下环境中无法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设备进行高精度定位,而仅依靠激光雷达进行定位和建图存在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MU、轮式编码器和固态激光雷达紧耦合的里程计算法,该方法将在进行打滑检测后自适应地判断选择使用IMU或编码器的数据预测线性速度,补偿了常规LIO算法中IMU数据会出现累积误差的缺陷。固态激光雷达所适配的先进的LIO算法被用作本文的对比算法,在室内长走廊和尾矿库排洪涵洞中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在精确度和鲁棒性上均更优,可有效适用于地下矿山的长走廊式环境中。
2023年09期 v.48;No.303 1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宏宇;王瑞华;
针对义马矿区植被覆盖的动态演变,以及时空融合模型在小区域矿区应用的适宜性问题,该文采用灵活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FSDAF),结合像元二分模型,构建义马矿区2002—2022年生长季的植被覆盖度(FVC)数据,并对植被的动态演变特征展开详细分析。结果表明:21 a来研究区FVC整体无明显上升和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0.522 6变化为2022年的0.525 2,但波动起伏较大,2002—2008年呈增长趋势,2008—2013年呈下降趋势,2013—2016年呈上升趋势,2016—2022年呈下降趋势;21 a来义马矿区改善的面积占比为52.95%,集中于陕渑煤田和义马煤田的周围区域,退化的面积占比为47.05%,集中于陕渑煤田的北侧、宜洛煤田的南侧和东南侧,整体呈现“西部改善,东部退化”的局面;矿区内受地形的影响最大,气象影响最小,高程的q值为0.245 8,气温的q值为0.092 6;基于FSDAF模型构建长时序FVC数据,能够较好地弥补矿区植被生长旺季中缺失月份的FVC信息。
2023年09期 v.48;No.303 180-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原华;杨成;牛新亮;
针对传统全球定位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PS-IR土壤湿度反演流程中,信噪比序列因受到噪声干扰,导致信噪比残差序列的特征提取质量不高的问题,使用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进行信噪比序列的趋势项提取,同时引入Elman神经网络反演土壤湿度。两个测站的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使用多项式拟合,使用CEEMDAN方案的反演结果相关系数均值为0.913,均方根误差均值分别为0.033,相关系数均值提升了1.4%,均方根误差均值降低了14.3%;在使用CEEMDAN的基础上,引入Elman神经网络代替BP神经网络的反演结果相关系数均值为0.966,均方根误差均值为0.018 5,相关系数均值提升了3.6%,均方根误差均值降低了23.5%。结果证明了CEEMDAN对于一般噪声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提升特征参数的提取质量及Elman神经网络在以雨天为主的环境下,反演效果要优于BP神经网络。
2023年09期 v.48;No.303 19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彬;罗安;王勇;李朋朋;
针对当前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复杂度高,且经常忽略细粒度地址要素语义特征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顾及地理实体知识的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该方法结合现有地址要素分类分级框架:(1)扩展中文地址表达模型,丰富细粒度地址要素的语义特征表示;(2)设计顾及语义信息的五词位标注方法对地址进行标注,并使用小规模标注语料对ERNIE模型参数进行微调;(3)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计算标签组合概率并进行分析推理,利用两种学习策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解析性能。通过实验验证与对比分析,该文提出的方法获得的F1值超过97%,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了训练时间,其综合性能显著优于现有地址要素解析方法。
2023年09期 v.48;No.303 202-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赵力伟;宣蔚;姚宇超;肖佳琦;
针对当前城市可步行性与综合活力间的复杂关联机制尚不明晰的问题,该文以合肥市二环路以内区域为例,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Kano模型和魅力质量理论构建可步行性测度体系,从城市居民集聚强度和主观情绪强度两方面测度城市综合活力,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讨论二者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基于经典需求理论,应从可达性、便利性、安全性、社交性和审美性5个维度测度可步行性;研究区内可步行性呈现“中心高值连绵,外部线性集聚,全局高低错落”的空间特征;可步行性与综合活力整体空间关联性较弱,且存在较多异常聚类空间,应依据各指标的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可步行性和活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023年09期 v.48;No.303 21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0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柳雪;钟金香;艾波;原峰;周圆;
为充分理清海上交通网络的实际分布情况、对合理开发和扩展海上交通网络体系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该文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航道、航线、港口等航运大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和路网密度算法,对比海上交通与陆上交通的差异性,构建了海上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模型以海上交通网络密度、港口邻近度作为评价因子,搭建了海上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定量的评价与分析。该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省沿海海域为例,分析了沿海城市之间海上交通优势度现状及其空间差异情况。结果显示:广东省海域的海上交通优势度平均数(0.742)明显大于中位数(0.507),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其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现从珠海市向东西两边递减的趋势,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中心向周边延伸,优势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终针对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对海上交通的发展、海上交通网络的组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2023年09期 v.48;No.303 23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晶;张鹏林;
构建自然资源评价指标集,不仅要剔除相关性高的指标,还要保留解释性强的重要指标。但当前对指标解释性的评估多是基于主观分析进行,以评价人自身的标准去衡量指标,缺乏客观判断。该文融合指标解释性和独立性,提出最优化模型,并引入复相关系数和关系指数,通过松弛迭代计算,对候选集指标进行优化调整,直至代价函数取得极大值或趋于稳定,从而得到最优指标集合。通过3个实验证明:该方法在规避多重共线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方面优于相关系数-变异系数法。
2023年09期 v.48;No.303 240-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紫怡;张黎明;王帅;王鹏斌;张启航;
针对现有的三维点云数据数字水印算法对随机增点、简化和裁剪等攻击鲁棒性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格网划分的三维点云数据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将三维点云数据分别沿X、Y和Z轴进行投影,并在对应的投影平面上进行均匀格网划分;其次,对分块后每一个格网中的顶点坐标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运用映射方法建立归一化坐标与水印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运用QIM的方法,分别通过修改归一化后的X、Y和Z坐标以嵌入水印信息。利用分块重复嵌入和映射方法,算法的鲁棒性得到了增强,并能实现水印的盲检测。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常见的平移、缩放、随机增点、简化和裁剪等攻击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并且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为三维点云数据的版权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023年09期 v.48;No.303 252-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玉群;肖东升;
针对现有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成果大多是格网数据,无法反映建筑物内的人口数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不同时段建筑物内人口数量的方法:(1)定位率算法融合年龄比重,算法改进前后的人口估算数据与人口普查数据回归分析得出决定系数分别为0.936 8、0.947 1;(2)基于1 km格网人口数据和POI核密度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人口权重,利用泰森多边形对1 km格网数据重分配,得到100 m格网人口数据,街道尺度绝对误差明显降低;(3)基于100 m格网人口数据、在室率和建筑物的人口吸引力的时序值,实现了贴合实际的建筑物尺度的人口分布。结果表明:改进定位率算法提高了人口估算值精度;POI核密度数据有助于反映城市人口分布的内部结构;建筑物尺度人口分布算法去除了室外人口,反映不同时间建筑物内人口数量,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部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023年09期 v.48;No.303 262-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